上学日记 四十三

作者: 洛北河刘泽清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08:58 被阅读0次

        2022年11月09日

        第一节课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

        1、稳固性。如“上、下、山、河、花、草、牛、羊、人、事”等,千百年来一直为不同政治体制、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

        2、能产性。基本词汇是构造新词的基础,新词是从基本词汇派生出来的。如以“水”这个基本词为基础,就产生了大量的新词。

        3、全民常用性。使用频率高,旅行地域广,不受限制,为全民所共同理解,共同运用。

        基本词汇有方言词和外来词。

        它们都有以下语言形式:俗语、谚语、习语、俚语、成语和专业术语。

        方言词

        方言是指产生、通行于方言区的词语。表示某种特殊意义而普通话又没有相应的词可以代替的哪些词,如“垃圾、二流子、别扭”等等,普通话可以吸收进来丰富自己。

        文学作品为渲染环境,刻画人物性格,适当地使用一些方言词语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不适当地过多地使用方言词语,势必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至于公文、科技著作,自应不用或少用方言词语。使用的方言词语,如估计读者可能不懂,应作必要的解释。

        方言词一旦进入了我们的作品里,它就会使语言具有方向性和地域性,读起来就会感觉比较鲜活。

        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要注意的是:有些意译词,不属于外来词范畴。这是因为它们是根据外族语的意义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按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造出来的。例如:发动机、电话。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俗语,成为现在一个重大的语流,所以我们就要很认真的对待,在这些语言里,有成语、俗语,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很重要。

        俗语和成语共同存在,是通过俗语把它变成为成语的。

        在我们写作里,大都喜欢用成语,不太愿意用俗语,其实这应该看我们写的文章的性质来确定,我们应该不同的性质,用不同的文字来说,这样才能符合,否则就是杂乱的。

        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谚语跟成语和俗语,相对来讲是不一样的,谚语具有民俗性。

        习语

        习语,就是习惯用语。习语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在风俗、气候不同的地方和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这个语言是不能随便乱用的,比如说“敬奉”,它属于佛教语言。就在只能用于大的祭祀活动中。

        俚语

        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有一些俚语,也是一些套语,如在买卖牲口的场合,你买牛,买猪,买羊,在这种场合下,他们说的这些语言都是一些行业语言。如对钱不能说钱,有的说K,有的说卡。也就是不能把这个词同时用到其他场合上。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下,你不用俚语,大家都知道你不是内行人,就不会有人跟你做交易。

        成语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成语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源远流长。

      成语的渊源,是指它沿用的历史比较长,从春秋时期就就已经很信任这种结构了。 例如:成语“有恃无恐”最早见于《左转•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了。“打草惊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写的一个故事中“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一句,至今至少千年以上。“捕风捉影”最早出现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一》,“两面三刀”最早出于《元曲灰阑记》,“南腔北调”最早出现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这些成语都有一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历史了。

        民众比较喜欢,就是说无论是你雅还是俗,大家都喜欢用成语。

        成语还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成语跟专业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改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成语有固定的意义,比如说一文不值,你不能说不值一文,不值一钱,这些都不能同日来说,一文不值,就是一文不值,它是成语是有规定性的,你不能把它变换过来,变换了就不是成语了。

      (待续篇:第二节课 讲解作品

    《孤独的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学日记 四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vo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