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天气微凉。随着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来临,主妇们往往意识到一个问题:该做换季了。
曾经,换季是我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夏天的短衣短裤、毛巾被都要清洗收纳,长衣长裤和薄被子需要拿出来。有的衣服经过长时间折叠挤压,皱皱巴巴需要打理,有的拿出来穿一下天气又热起来,到冬春换季时也是如此循环往复。
这是个工作量挺大的工程,每年我都会特意的把这个工作放到”五一”和”十一”的长假来做。蹬着梯子爬高上低,该拿的,该收的,该洗的……每次累的老腰酸痛,心烦意乱。
这几年接触整理,真正把家里的整理收纳做到位之后,情况大为改变了。
我在学的整理课里,有不少老师建议说做不换季衣橱。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我们这个四季分明,冬、夏两季特别长的北方城市里,要想衣橱不换季还是不太实际的(除非衣服特别少)。
但是如果整理收纳做的好,换季工作可以很简单,这个是可以做到的。现在我就是这样,秋天来了,厚衣服会逐渐的拿出来,夏装会逐渐的收回去,无缝衔接。到冬天需要爬高从衣橱顶层把羽绒服拿下来,但是一年也就一次而已。
那么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大家都知道,一个衣柜,根据方便程度可分几个区域。最方便拿取的是中间部分,人不用费劲就能看清衣服并方便的取、收。次之是下部分,这部分需要弯腰或蹲下才能看清衣物并取、收。最不方便的是顶层,需要登上梯子才能看清衣物和取、收。
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最常穿用的衣物,一定要放在中间的黄金区域。这部分应该有挂衣区,能挂起来的衣物尽量挂起来,一目了然,方便取放。
下部分可以放不经常穿的衣物,最好的方式是抽屉,这样拉开抽屉就能看见衣物。如果是格子,就需要蹲下,更不方便。
顶层放的就是使用频率特别低的衣物了。比如说,冬天过去,羽绒服、厚被子就可以收在这里,一年春季放一次,冬季取一次,不麻烦。不经常外出的,行李箱也可以放在此处,行李箱可以做储物箱用。
现在我把衣服分成了这么几类:夏装、冬装、春秋冬装。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北方冬天有暖气,有很多衣服春秋冬三季都能穿,比如衬衫、针织衫等,春秋天可以单穿,可以套外套穿,冬天里面穿这些外面套羽绒服和大衣也非常舒适。
夏装的特点是轻薄,折叠起来不占地方,但容易有折痕。夏天的时候,所有夏装都在衣柜的黄金区挂起来。清洗后不需叠也不需要换衣撑,直接从阳台收到挂衣区即可。
夏天过去,夏装就要退出黄金区。因为从当年十月至次年五月,漫长的八个月时间它们几乎都不用再出现,这时叠起来放到下部的抽屉区是比较好的选择。而抽屉区躺了几个月的针织衫就可以挪动一下位置,到黄金区来展示自己了。
其实如果衣柜防尘好,像外套、衬衫这样的衣服适合一年四季挂起来。当时做卧室衣柜的时候,由于面积的限制,选用了推拉门。问题是我们这个城市灰尘还是比较大的,推拉门密封不够严,一年有几个月穿不着的衣服,等你穿的时候感觉上面有一层灰。
于是我只有征用了儿子卧室的半面衣柜,他的衣柜是家里唯一的平开门衣柜,密封性好。其实一般来说是应该把区域划分清楚的,但是好在我家儿子对我用他的衣柜并不介意,并且这些衬衫在应穿季节我就会把它们挂到我们卧室的黄金区,平时不会打扰他。
以前换季的烦恼其实主要在于:一是衣服太多,来回搬动很麻烦;二是衣柜当时大部分都是格子,衣服都是一层层叠放,很多衣服被压的皱巴巴的;三是各种衣服混在一起,拿衣服的时候就得翻找。
现在我根据我们这里季节的特点精简了很多衣物。我们这里的季节特点是,夏、冬两季特别长,春秋两季特别短,所以夏装、冬装需要衣物多一些,春秋则少一些。每一件衣服都按照喜欢、适合的标准进行了筛选。如果要添置,则还要加上一个“需要”的标准。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学习整理后,我买了很多塑料抽屉柜,放在格子里,把衣服分类叠放。叠放的时候,我采取了树立折叠法,衣服竖立放置不仅会节省大量空间,还有效防止了衣物被压皱,去放也更加方便,这就解决了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现在换季的时候,我只需要把几个抽屉里的衣服调换一下位置即可。如果家里的衣柜都一样,可以买成一样尺寸的抽屉,直接换抽屉位置,则更为方便。我当时因为推拉门和平开门的适合尺寸不一样,买的抽屉不能通用,只好调换衣服,但也不怎么费事。
每年的换季大工程取消后,假期对于我来说就是名副其实的假期了,我可以在家悠闲的读书、喝茶、写字、做些喜欢的食品;也可以出去转转,领略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也因此更加从容,更加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