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祈祷词是这样说的:上帝啊,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胸怀,让我接纳不能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这两者。第一次听到这就话是听一位心理老师连线来访者说的,当时听到后觉得很有力量。今天读《了不起的我》里看到这句话特别的熟悉,这个就是增加动力的思维方式,叫控制的两分法,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前半句是专注精进,后半句是顺其自然。把这两句结合起来才是能既保持积极上进,又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有了远大的目标,有了足够的思维张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张力都会变成真正的行动力。很多人买了很多课、办了健身卡、买了很多书却很少去读。只是做了计划或者下了决心后,自我感觉好了很多。大脑分不清楚什么是计划和决心,什么是真正的行动。我们下了决定、做了计划大脑误以为做过了,行动的张力就被削减了。如果我们长期这样下决心做计划行动的少,会让我们陷入恐慌焦虑中,自我怀疑,行动力不断的减弱,以致于无力行动,开始躺平。
如何把目标转化为行动力呢?
第一步:是思考担心的事情里,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生活中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无法控制自己的过去、原生家庭、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别人如何做、如何说等等。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比如我们是否早起、读书、锻炼、休息、学习等等。只要我们的大脑里承认这些事情时我们无法控制的和可控,我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里。
第二步:把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努力把他做好。因为有些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有些事情有能控制的部分,也有不能控制的部分,我们需要辨别。人自然分配注意力的原则,人的习惯是思考一件事情重不重要,而不是思考这件事能不能控制。而这种思考模式,会把目光引到对最终结果的担忧上,而不是此时此地的行动上。从直觉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有道理,仔细思考这个想法有漏洞,没有区分出哪些地方时能控制的,容易失去行动力。
这个方法适合想经常下决心做计划想改变但是行动力不足的人,如果本身很自律行动力又强的人不需要这个方法。
我经常处于下决心做计划的人,当时信心满满,很有思维张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热情消磨的差不多了,我的行动力逐渐没有了音信。让我处于一种挫败中,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踩着西瓜皮滑,自己很难掌控,自我攻击、自我怀疑比较多。
去年2月份我参加了便签训练营学习,学习后入会并参加了培训,信心满满的准备年底前完成三级过级,还准备了详细的过级计划。当时我一想到过完级成为了三级拆书家那心里可兴奋了,觉得过级对我来说很重要,我需要去完成。起初一级过级时我还是很积极的准备稿子,参加过级拆书活动。后面到了2级准备完稿子,我翻看了后面的过级要求,发现难度逐级增加有些我还不理解,我的脑子开始发懵了。加上筹备分舵的伙伴大家都开始比较忙了,凑齐过级的次数少了,这时过级的事情就慢慢搁置了。没想到搁置的过程中我的积极性和行动力慢慢的消磨殆尽。我的读书时便签也不写了,2-1的稿子也不搁置不改了。对于过级的事情我发现不可控的事情太多了,没法进行了,过级遥遥无期了。
反思:
1.着急想过完三级。刚开始就比较急功近利想尽快过完三级,因为比较着急所以心里比较浮躁,不够专注于每个级别的基础如何打好。
2.只思考过级重要,怕过不了级,没关注自己如何去做。生怕自己过不了,注意力放在了担心结果上,导致我无法专心完成每期的作业如何完成,平时也不训练写便签。
3.没有分清楚可控和不可控的事情。参加拆书活动的人凑不齐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但是自己控制写便签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做自己控制的就好了。
4.外部归因大于个人归因。把很多的责任归于参加活动的人少让自己没动力,对于自己没有努力去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很少谈。
目标:接下来一个月训练写便签的能力,完成21天日更写作,便签训练营作业10个,为过级做准备。
1.持日更文章第二个21天全勤打卡;保证完成10个便签作业得到师父的反馈;
2.通过日更让自己建立思考习惯;通过师父的反馈去修改自己的便签,从中提升标签写作水平;
3.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把读书的便签发在日更里,锻炼自己的思考力。
4.着手修改自己2-1的稿子,发给师父审核,准备2-2的拆书稿,等时间允许参加分舵的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