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理查德·保罗等
22个笔记
14 策略性思维:第一部分
>> 第一阶段涉及理解一个重要的批判性思维的原则。第二阶段涉及将第一阶段的理解运用在我们身上,以策略性的促进心理上的改变
>> 心灵存在着三大功能——思维、体验以及产生需要——并且这些功能之间相互依存,根据其间的意涵,我意识到,它们当中任何一者的变化都将导致另外两者同步的改变
>> 被压抑的思维都是高度自我中心的和幼稚的。这种隐蔽的思维就是通常导致负面情绪的东西
>> 1.一种识别成分
>> 2.一种认知活动成分
>> 使我看待这一情境的方式是正当合理的,我确实也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愤怒,但考虑这一情境中的全部事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行事也是理性的。我可能有足够的理由感到愤怒,却不意味着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性的,我有可能因愤怒而采取了不理智的行动。
>> 无意识层面的思维可能会非常难以探究。要去挖掘和将深埋于潜意识的思维提升至意识水平,可能要耗费数年的时间。
>> 对疑难、问题和议题也存在着一种逻辑(一种对经济难题、社会问题、争议性议题以及个人问题的逻辑)。存在着一种对情境的逻辑;存在着一种对个人行为的逻辑;存在着外显的和内隐的逻辑;存在着承认的和隐藏的逻辑;存在着一种对战争的逻辑和和平的逻辑;存在着一种侵犯的逻辑和防卫的逻辑;存在着一种政治逻辑、社会逻辑、机构中的逻辑以及文化中的逻辑。
>> 在人类所处的每一种情境中或背景下,通常都会呈现出多重意义系统。作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我们会去弄清这样一个过程,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伙伴、朋友、客户、孩子、配偶以及雇主们会按照他们各自的方式与我们产生联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都会按照某种方式去理解自己生活中的情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至少内隐地利用思维的八大要素。
>> 如果我们能识别他人思维中的要素,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们出现的原因。
>> 以下所有的陈述都是可以被认定的:
每一个与你存在互动的人都有着他们试图实现的各种意图或目的;
每一个人都有与这些意图有关的问题;
他们的推理都建立在某些信息的基础上;
他们会基于那种信息得出各种结论,而结论在那一情境下可能是符合逻辑的,也可能是不符合逻辑的;
他们会将一定的事情当成是无需证明的,或者会作出一定的假设;
他们会在自己的思维中用到特定的重要观念或概念;
他们的思维是基于特定观点、特定推断框架的,这些观点或推断框架可能会令他们无法客观地看待事物;
他们的思维会导致特定的后果。
>> 策略性观念
>> 当你意识到任何事物背后都存在着特定的逻辑以后,你就能想清自己所处情境背后的逻辑。
>> 请考虑下面最活跃的思考者在聚焦于理解他或她自己思维的逻辑,或其他人思维背后的逻辑时进行质疑的“内部声音”。
>> 1.质疑目标、意图以及目的。
>> 2.质疑疑难被框定的方式、问题被设定的方式以及议题被表达的方式。在这一情境中应该确定什么
>> 3.质疑信息以及信息的来源。
>> 4.质疑解释或结论。
>> 5.质疑所做的假设。
>> 6.质疑所采用的概念。
>> 7.质疑被考虑的观点。
>> 8.质疑意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