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所困扰。
也就是说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而取决于我们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看世界的结果。
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必然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决定我们如何追求一心想要的成功和幸福。
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方式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们行为的有效改变,延缓我们的发展。
在浙大心理学硕士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中,他提出是有这样的3种思维方式: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
一、僵固型思维:摒弃寒冷的自尊
曾经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位学生从偏远的农村考上可一所名牌大学,一下子成了母校的荣耀。可到大学后,发现到处都是牛人,自己并不突出。有一门课居然还挂科了,他觉得挺没有面子,就躲在宿舍,不努力,也不向老师同学求助。其实这门课确实难学,参加补考的不在少数,只要努力补考通过就行,可是他却破罐子破摔,总觉得抬不起头,终于从一个大有可为的青年变成了连毕业都难的愤青。
应该说他很聪明,但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
其实努力比聪明更重要,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不应该停留在抱怨和委屈中,也不应该掩盖错误的事实,应该直面自己的问题,把所有的批评和挫折当作自己改进的契机。
努力和现实保持互动,不要纠结于自己的情绪,要专注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二、应该思维:接纳现实和自身的不完美
应该思维分为两种: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我们都觉得付出了努力,我们应该就有收获。可现实并不是愿望,世界也不会按照我们的愿望发展。
曾经我以为通过努力,我就能够顺利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这样的“应该”到底没有发生。现实和应该有好大的距离。我因此焦虑沮丧。
世界是不会和我们讨价还价的,现实有时不让我们处处如意。人生总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接受现实中不可改变的地方,莫要沉浸在失望中,别跟世界较劲,而自我消耗,多看看世界的美好!
当然我们仍需要努力,而不是摆出一幅努力的样子,来让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在努力”。
而是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做事上,是内心的追求,而不是外在的驱动。
三、绝对化思维:跳出悲观主义的陷阱
过年前后我参加了一个书评班学习,刚开始时间和精力充沛,学得很投入。
可是年后,我发现能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每天的阅读写作思考都不太过瘾。而同期学员有的进步神速,上稿、优作、感觉都甩出我一大截了。
我确实发现自己一大堆的不足:阅读能力和速度都不行,领悟能力都不行,思考太过单一,一点都不灵活,文字基础差……
如果我觉得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突破,再做什么都没用,这种思维就是一种绝对化思维。
那该如何破呢?
人生在世,痛苦难免。生而为人,缺点也难免。我们要接纳自身的不足,不是远远地逃离,让自己的心灵备受谴责和煎熬。
我选择了写作书评,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不要执着于自我的情绪,不要纠结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能力。而是把要做的事情(阅读,读书笔记,拆解,金句学习)都规划到每一天。
每天完成一个小任务,最后完成大目标。
写在最后:
错误和挫折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可以从错误和挫折中积攒人生的经验,让自己向人生下一站活力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