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有儿女,教给他们这三招,以后肯定有出息

家有儿女,教给他们这三招,以后肯定有出息

作者: 舒言2017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08:14 被阅读3次

    一年一度的春节眼看着就要到了,人们早已热火朝天地忙乎了起来,期待合家团聚,会晤众多亲朋,感受其乐融融,期望讨个好彩头,来年一帆风顺。

    我们完全可以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人际关系打磨机会,因为一年只一回。

    对于人际关系顺畅和谐的人来说,将会深化感情;而对于人际关系不太顺畅的人们来说,则是一个调整各类关系的机会。

    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关系的和谐,更重视亲子关系的顺畅,然而,由于性格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爱意,容易造成一些误会,引起猜忌,也不在少数。

    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显得格外重要了。同时,家庭关系是否顺畅,又直接决定着社会交往模式。

    那么,怎样才能不失时机地搞好家庭人际的沟通交流,有效地促进各类关系的和谐呢?

    两个面对

    现在的家庭核心化,大家族的形式已然少见了,核心家庭主要以夫妻与亲子之间的关系,成为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假如以两者相互对照的话,又以夫妻关系为优先。

    只有夫妻关系和谐,才会有亲子关系的顺畅。试想,假如夫妻之间互相猜忌,情感淡漠,孩子将何以处之?

    一个面对,就是面对自己真实的夫妻关系、家庭关系。

    千万别让自己被左邻右舍、甚至是社会上、影视剧里的标准夫妻关系所迷惑。

    譬如,一些媒体制造的模范夫妻,影视剧里的榜样夫妻,以及亲朋们传说中的夫妻代表,这些大都不可采信。

    因为,天下没有完美的夫妻,一对所谓完美的夫妻必须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包括激情、爱情、感情、“性情”,百读不厌,千交不烦,万辈子不分离,这样的夫妻到哪里去找得到啊?

    其实,即便是有点名气的好夫妻,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他们依旧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处境。

    假如我们要去羡慕他们的话,反倒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可能,或者犹如“西施效颦”一般了,岂不是弄巧成拙,反而忽略了自己生活中原本值得珍惜的部分吗?

    另一个面对,就是面对自己真实的伴侣、家庭成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而个性的差异尤为明显。事实上,任何一种个性的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看你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或者认同你的伴侣。

    譬如,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也许会成为互补的搭档,也许会成为相互看不惯的借口,这全在于是否适合你的口味。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案例。W女士诉苦说:“原先我丈夫很爱我,说我很可爱,因为我小鸟依人百依百顺。可是现在却要闹腾着跟我离婚,理由却是嫌我没用。”

    所以,你要面对的是当下的这个伴侣,就得全盘接纳对方。假如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话,危机也就快要来到了。

    两个对话

    一个对话,就是和对方对话。

    这意思是说,两个人或者全家人在说活的时候,对于对方所说的话,没听明白可以再问,可以让对方重新说一遍,千万不要加上太多有关自己的解释。否则,很容易曲解。

    其实,你和你的伴侣,或者一家人在一起说说话,本来气氛应当是融洽的,大家都应该自觉不自觉地朝着这个目标说下去才好。

    大家都知道,言语沟通是要表达心意的,即便是在说一些和你们无关的事情也是同理,都在向对方传达一种感受或者感情。

    但是,原本很好的心意常常被言语所扭曲。

    譬如说,简单的一句关怀问候,在张三看来只是随口一说,仅仅作为“一般礼节性”的表示;但在李四听来却可能会激起一种“久旱逢甘霖,得遇一知己”的美好感受。

    假如相反,则就会使得双方的感觉大不同了。对于这点,我们都会经常遇到的,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更需要我们多加注意,有意训练自己说话的艺术,去增加家庭和谐的砝码。

    那么,关于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社会关系之间,两者的差距该如何协调呢?

    最简单的做法是,及时闭嘴。意思是说,有的时候,说话越多,误解越深;假如少说,容易理解;两个人一言不发,默默相视,反而更容易产生默契。

    大家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吧,“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后人常常比喻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加有用,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加感人。

    古人很讲究这种无声的默契。比如,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等,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形象注解。

    当然了,此处绝不是要求我们单纯地不说话、少说话,更不是害怕“祸从口出”,不是这个意思的。相反,我们鼓励多说、多交流、多沟通。

    但是在交谈中,尽量做到以下这点,则可高枕无忧了。

    这得益于近日钻研哲学和佛学,不仅体味到其中的博大精深,更领悟到关于说话和听话之间关系的智慧。

    这就是,多听对方说的话,少看对方本人怎样;多听对方说话的内容,少听对方说了什么话;多听对方说话内容的本意,少听对方说话的内容;多听自己内在感受,少听对方说话所引起的理解。

    如此层层递进,直抵心窝,真诚反省,方能以善意和对方沟通,从而达到减少差距达成和谐之目的。

    另一个对话,就是和自己对话。

    我们跟别人交谈,往往会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股脑儿地说出来,不管对方愿不愿意听,自己首先陶醉在其中,这实质上是在做“强加于人”的事情,很容易破坏融洽的气氛。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能这是所有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和最佳状态了。自己所讨厌的,怎么可以无节制地给予别人呢?

    所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假如能够实现设身处地设想一下:“如果我是他,愿意听到这样的话吗?听了以后我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呢?”将心比心,准没错儿。

    我们说,和自己交谈,就是先练习和自己对话,比较一下,看看能不能选择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良好心意。这样的话,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不论长辈对晚辈,还是晚辈对长辈,亦或者平辈之间,虽然对象不同,个性有差异,但道理是一样的,具体做法也差不多。

    一个忽略

    就是忽略所谓的“代沟”。

    在社会上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代沟的存在。特别是作为长辈,总觉得自己的子女受了什么影响,怎么就忽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感到十分别扭,甚至难以接受也不在少数。

    顺便,在这里科普一下下。

    事实上,无论从观念,还是到行为,世人对于所谓的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等价值的判断,一般来讲,每隔10年左右,就会必然出现差异的。

    正是在这种差异的演变当中,新一代人的“次文化”逐渐形成。

    作为长辈,需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就是青年一代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张和做法,又如何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与发展呢?

    当然了,年轻人的新主张、新做法,也未必都是合理的。但是,这却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无论谁都绕不过去的。

    所以说,与其看不惯,倒不如说是自己落伍了,而自己落伍也没错儿,社会历史发展之必然,其实与你无干。如此看来,则有可能使得不必要的烦恼烟消云散了。

    反过来,年轻人也不能瞧不起长辈,认为长辈太土气,以为自己了不得。应当理解和尊重长辈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不过,我们这样一分析,就会感到,亲子关系的维持,家庭和睦的成立,主要的责任就落在了父母的身上。

    父母该怎么做好呢?

    这里送你三个方法,只要你用心去做,百分百管用。

    第一个方法,学会倾听。父母必须首先要学习并学会“倾听”,毫无疑问,能够做到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叙述,就是作为父母爱心的首要标志。

    第二个方法,不必担忧。尝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别过分担忧孩子今天染了个黄色头发,明天穿了条破了洞的牛仔裤,后天又崇拜了某个大明星……。

    父母们要知道,孩子的心理“总是”要去崇拜某些人物的。要不,你把自己变成一个大英雄,好让孩子来崇拜,不就没事儿了吗?但是又不太可能。

    第三个方法,一定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不能处于被动地位,更不能有学校应该对孩子负全部责任的想法。

    父母对孩子,不能只是保障吃好喝好穿好住好,交给学校或者社会就万事大吉了,要督促孩子的学业,也要关注他们的交友状况,还要留意他们的日常活动。

    要记住,这可绝对不是在监视孩子,而是要通过你观察到的孩子的一些行为,有的放矢地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以理性的方式,平等的精神,来和父母交换个人的想法。

    上述人际关系三招,不仅有用、适用、好用、管用,而且它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根基,更是事业发展的法宝。只要学好用好,势必会提升自身的层次,赢得人们的赞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有儿女,教给他们这三招,以后肯定有出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e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