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想讲一讲和宝宝阅读相关的一些感悟。但在那之前,我想先讲些有点离题的话。
我当过几年初中语文老师。后来辞职,一个原因是我不太喜欢教育行业,此外,对于语文教学的无力感,让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往往降至最低。
我相信我当时面临的也仍是现在中国大部分中学语文教育的共同窘境:阅读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但大部分学生没时间、不喜欢、不懂得阅读。
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其很难像数理学科,通过大量练习就能得到有效提高,这种挫败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热情,所以,减负所带来的空闲时间,并不能落到阅读上;
另一方面,即使规定了阅读时间,无所适从的学生依然很多。看什么书,怎么看,看过了之后干嘛?不知道。
加上考题导向和答案导向的学科要求,无功利阅读在普通学生那里基本成为不可能。这里的普通学生,指的就是对阅读没有浓厚兴趣和长久习惯的学生。
语文是真正重基础教育的学科。地基从来没有从二楼开始打起的。所以,在孩子还没有那么大成绩压力的小学,在孩子还没有太多功利思想的幼儿园,在孩子还有很多自由时间的婴儿期,帮助他养成阅读的习惯吧。
言归正传。这篇文章在理论方面绝对不成熟,在立场方面绝对不公正,又及,在育儿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一刀切的方法。约稿的端妈对我说:写出个人经验就好。那我就尽力,在个人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写出一点共性。
我家男娃芒果,刚好4周岁,正在度过他人生中第一个暑假,对,幼儿园小班升中班。因为不必急着上学,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变成看书。每次看见他小小身躯窝在散落床铺的好几本书旁边,就觉得真是人间好风景。
还很小的时候,用来刺激视觉发育的那些红红绿绿的布书不算在内的话,从4个月大时自己抓起第一本纸质书(当然后来撕得尸骨无存了),到现在家里各种书齐备,期间也曾放下过书本去追风爱自由,但总算是没有断过阅读的习惯。
是的,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什么技能习得暂时都是排名可以靠后的事情,阅读习惯更重要。但其实,还有比习惯更重要的。
「 原 则 一 」
在宝宝阅读这件事情上,家长需要重视的关注点:
兴趣﹥习惯﹥规定
把“规定”放在最后面,想必大家都能理解。规定这种东西,看起来就和“兴趣”相去甚远,而且,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基本不需要规定具体的阅读计划。我们大人,总是对自己太宽容,对小朋友太苛刻。想想我们自己成长过程那无数被荒废的“学期计划”、“暑假计划”吧,生命大概都是不喜欢“被规定”的。
不以“养成习惯”或“培养技能”为理由,做任何破坏幼儿阅读兴趣的事情。
对所有找我推荐童书的妈妈们,我的第一个建议都是:尝试。什么类型的都试试,不喜欢的就先收起来。其实和给食物是一个道理的。专家建议,宝宝不爱吃的食物,不强迫,先收起,下次改变个形式,再给尝试,反复尝试。对于宝宝不爱看的书,也可以照此处理。
千万别让孩子感觉到你紧张的情绪:“哎呀你怎么撕书呢?哎呀你怎么不喜欢看书呢?哎呀这个书所有专家都推荐你怎么不爱看呢?哎呀这个书就应该是你这个年龄喜欢看的呀!”
你再多“哎呀”几次,宝宝以后看着书,就想起你的“哎呀”,哪里还会喜欢看书?所以,放松一点,随意就好。那种隔了一年才被重新翻出并极度受宠的书,在我们家实在不少。
不同年龄的宝宝对于不同类型书本的接受和喜爱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一般来说,都是从大图到小图,从少字到多字,从简洁到复杂。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作为一个本身阅读口味芜杂的妈妈,我给芒果挑书的随意性就很大……他开始显现浓厚兴趣的前几本书,有一套是文图很简单的《爱上好习惯·第一辑》(这一篇就不主要荐书了,往后会开专门推书的文),也有一本是人物较多,故事情节略复杂的《幸福的小土豆》,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大开本识图书……只要感兴趣,没有不可以。
宝宝撕书,怎么办?
有妈妈苦恼于宝宝撕书的问题,其实芒果也不是没有撕过书,在他还没有意识到书的根本作用之前,撕书几乎是必经的阶段——那时候书在宝宝们的眼里就是一堆纸的集合体。解决方法,第一是温和阻止,第二是给些没用的纸满足“撕纸”这个欲望……切记不要吼他,不要吼他,不要吼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要强求宝宝看多少书,不要强求宝宝看什么书,所谓“阅读习惯”,不过是,让阅读成为一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出现都不会让人觉得突兀的事情……还是有点复杂,其实我想说的是——三岁以下的宝宝,只要让他认可书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图书角是活动范围的一部分,看书是每天找事情做时会列入考虑范围的一部分,就可以啦!
以“兴趣”为导向,几个小建议:
在家中尽早安排图书角,既能锻炼分类能力,也容易形成阅读的氛围;
为宝宝提供尽可能多类型的图书选择,让他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按照兴趣点发展,有了第一本,就会去看第二本;
以平和放松的态度对待宝宝看多少书、看什么书和怎么看书的问题,希望阅读成为愉悦的体验,就不要让阅读和负面情绪挂钩。
如果你本身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家长,和宝宝一起看书将会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但如果你不是?我知道很多文章都在强调,送多少好书给宝宝,都不如送一个喜欢读书的家长给宝宝,但站在充分理解个体独特性的立场(其实是站在充分理解不爱看书的芒果爸的立场……),其实,你只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他阅读就好了。
「 原 则 二 」
在宝宝阅读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
陪伴﹥引导﹥问答
不要过分执着阅读收获
这只兔子为什么被大灰狼抓走了?那个小朋友的牙齿怎么就坏掉了?——简单的“问答”背后隐藏着什么逻辑,家长们可曾想过?
是“看完这本书总得收获一点东西”的功利心。还记得我们最开篇说过的话吗?无功利阅读,才可能是终生阅读的基础。功利心多多少少总是会破坏兴趣的,所以,过分执着于阅读之后一定要有所收获的施主们,先放下。
你不爱看书是吗,也不太懂引导,没关系,因为陪伴才最重要。拿出点时间来陪他看可以吗?
拿着电子产品陪娃看书这种事情就请算了,至少拿本书吧,漫画也好小说也好,报纸杂志也没有问题呀(感觉我好像同时担负着培养家长阅读习惯的重任……)。
阅读陪伴者的自我要求
这个陪伴,当然也要包括讲故事啦。宝宝不认识字的时候,书对他来说除了是纸的集合体(可以撕……哭……),就只是画面的集合体,至于其中呈现的情节和逻辑,还是需要结合文字讲述才能更好地被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宝宝的共鸣。
芒果说话挺晚,两周岁才开始讲“爸爸妈妈”以外的话,但一开始讲就是成句成句的,应该和听了很多故事不无关系,有些故事我们甚至讲了一百遍啊一百遍(画风开始奇怪了我要拉回来……)。大人肯定有时候觉得苦恼,同样的故事讲一百遍,和小时候被罚抄作业差不多痛苦。但这就包含了“陪伴”的要义呀:满足合理要求,不强行扭转意愿,共同融入氛围。
甚至有些时候,“陪伴”意味着家长必须接受宝宝的“引导”。可能还不会说话,但宝宝已经能够通过动作告诉你:我需要你在这一页停留,我要凝视妈妈拥抱宝宝的情景;我需要你反复为我模仿这一段动物的叫声;我需要直接翻到结尾,看看结局到底如何。
请你做一个优秀的陪伴者,尽量不要打扰宝宝阅读时的自我意愿。
宝宝希望一再阅读某些书籍,一方面肯定是因为熟悉的、重复的东西带来安全感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他一定是对这本书里的一些人物、情节甚至情感产生兴趣,正通过你的朗读反复学习和体会。当他正在学习语言,体会情感,你全心全意的陪伴对他至关重要——他只有你,只能依靠你,而且全身心信赖你。你的表情、动作和心情,也将直接影响他对这本书的爱恶和判断。
童年的深度阅读需要陪伴完成
芒果开始说话后这段时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两本(套)书,一本是我以前曾提到的《一直爱你,永远爱你》。老鼠妈妈和老鼠宝宝在日常嬉戏玩耍中表现出来的浓浓亲子情,好像突然为芒果打开了一扇通过阅读体味情感的门。他反复地要听,随着情节做出表情和动作的回应。到后来我都会背诵了,带他睡觉的时候,关了灯躺下了还讲一遍,他就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听,听到老鼠妈妈给了宝宝一个晚安吻,然后都睡了的时候,他就过来亲亲我,翻个身自己就安稳地睡着了。
另一套是非常有名的《大象小不点》,其中第一本《小不点走丢了》,全家人合起来讲了绝对不止一百次。那时候芒果两岁多,说话挺溜了,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他开始背诵,基本把整本书背了下来,并且从那以后开始痴迷大象这种动物,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现在你再让他背诵,他是背不出来了。但是有什么关系呢?那段经历对于一个小宝宝有多重要,绝对是没有办法衡量的。这是最初步的深度阅读,他尝到了深入了解一本书的滋味。这也是一次成就感的建立:阅读和正向能量、正面情绪强关联,毫无疑问会鼓励他继续读下去。而这个,是通过我们的陪伴完成的,我觉得好骄傲。
最后聊一点,其实,好的问答方式,是能够成为引导宝宝阅读的关键的。关于如何引导宝宝阅读,我希望等到后续荐书的时候,结合具体的书本来讲会更好,敬请期待吧。
「 原 则 三 」
在宝宝阅读的结果上,要重视收获的技能:
语感﹥词汇﹥识字
技能达成是阅读积累的必然结果
有家长会问:不是说不要功利阅读吗?对呀,不要功利阅读,并不等于无视阅读带来的成果。所有的技能形成都需要积累,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带来技能成就几乎是必然的,对,和打游戏得勋章差不多。
这里所要强调的的原则,是从阅读所得的技能结果出发,反向推断家长在陪伴和引导宝宝阅读的过程中,更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可能更加适合年龄稍微大一点,并有一定阅读积累的宝宝。
识字和词汇积累并非不重要
老规矩,从最后面一个开始讲。是否让宝宝学认字以及如何学认字,一直是各路育儿专家争论的话题之一。我是倾向于不必特意教学认字,但如果宝宝感兴趣,马上跟进引导,因为识字对于实现自主阅读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词汇量的积累则有助于打开关联阅读的大门。举个栗子,芒果有一段时间对恐龙很感兴趣,这大概是所有宝宝的共同兴趣。除了恐龙模型,恐龙类书籍也备受欢迎。在积累了一定量的阅读之后,能听到芒果嘴里不时蹦出“肉食性、植食性、两栖类、鳍状肢”这些词汇,而且,通过家长有效引导,他是真的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汇的积累,有助于芒果的兴趣点,从恐龙关联延伸到所有的动植物图书,从故事类图书关联延伸到科普类图书,对于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范围的扩大都有好处。
除了具象词语,抽象词语的积累同样有益。比如说,对情绪类词汇的积累,有利于宝宝确切认知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表达,就会减少脾气爆发。另外,也有利于家长和宝宝的沟通,这是个正向循环:沟通得越多,语言能力越好;越会表达,沟通就越顺畅。
语感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关键
语感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其实关联紧密。我们刚说到的沟通问题,也和语感有关。相比识字和词汇,语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但它是贯穿整个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的关键。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语感:它先行于理性的语法逻辑思维,能第一时间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正确、是否美;这一个说法是否比另一个说法更准确;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应该使用什么样不同的语言。同时,帮助我们迅速感知表层语言下面蕴藏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形成好的语感,首先是能加强对各种风格语言的理解能力,对作品的深度阅读能力,最终将导向好的阅读品味,以及相对流畅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表达。毋庸置疑,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阅读功利”。它比词汇和识字,都会更加重要。
提升语感是个长期过程。具体到宝宝阅读这件事情,首先,是在符合兴趣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语言风格的书籍:随和轻松的,活泼俏皮的,严谨规则的,抒情舒缓的,都可以加以选择。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是童谣和童诗,同时具备语言美感和节奏感,对于语感训练非常有效。
同时,不要觉得宝宝年纪小,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就完全摈弃纪录片式的语言或成人觉得很难理解的语言,宝宝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好太多。越早接触正式的、规则的、成熟的语法习惯,对宝宝是越有好处的。当然,再次强调,一切都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启智时期,技能永远是让步于兴趣的。
家长的朗读很重要,如果可能,在朗读时,尝试变换语气和节奏,能够让宝宝更直观地体味语言的魅力。
最后的话: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什么希望宝宝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作为一名曾经的语文老师,最狭隘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更轻松地学好语文学科。
作为一位喜欢阅读的母亲,我在阅读中感受到无限乐趣,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一切。
阅读是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但感受世界,却并非只有阅读一途。在我的生活里,那些以别样方式体味世界的人们,同样给予我惊喜和感动。阅读,是为了拥有宽广的世界观,这里面就包括接受和欣赏那些不爱阅读的人。我们读书,也读远行的风景,读心灵和感情。
与你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