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aisy
——木心今天爬楼一个人独处,本来以为会畏惧,我比较胆小,黑灯瞎火,不信神,不求神,但怕鬼,在自己爬的过程中也没见多怕。畏惧总是可以战胜的,有些畏惧只是想象中的撒旦。
个人而言,可能从小家庭原因,父母通常比较严肃,让我从小早熟,从小不太看动画片,从小不会撒娇,父母的爱更多的是吃饱了没,穿暖了没,一句赞美的话甚至使我感动良久。
我不会去问父母要什么,不要漂亮的衣服,不要名牌的鞋之类的,很多时候更看他们的意愿。上学期间,我的生活费基本是固定的,基本没有结余的钱去买其他东西,我也不会要,感觉难以启齿。大学的时候家里不愿开口让爸妈买电脑,一整个暑假没回家。两个月,一个月在南炮集训,一个月兼职,最后开学发了工资自己买了电脑。
父母的不懂表达爱,似乎也造成了同样的我,当然这不是他们的过错,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让我们吃饱穿暖,上完大学,小孩成家,似乎就是他们的使命,带下第三代小孩,就是他们的使命了。
我并不善于表达爱,有两个姑娘吧,都已经风干很久了,往事重提,无意间提起,说当时钟意你,姑娘说你怎么不早说,当时她也是如此,但是她却以为我高冷,靠近我会冷,实际上我心里火热。
我总是不合群的那个人,我不喜欢热闹的场所,与其说是不喜欢,不如说成害怕,不善社交,不善表达,不善讨好。所以害怕去社交,担心自己是被忽视的那个人。大学期间,放假也不是我不愿意去旅游,而是我没有额外的资金。
当然骨子里也是有那种叛逆,比如坚持理科,坚持走的远一些,大学报的离家最近的学校也是武汉的地质大学校区,最后来了上海。2015年离开学校,回了西安,可能出于骨子里的那种叛逆作祟,让我走远一点,还有就是西安的雾霾天,我还是回到了上海。
然后不知不觉间喜欢看书,记得看的第一本课外书应该是别人那里来的安徒生童话。第一次让我感觉到魔怔的是初三毕业,家姐买了一本盗版的余秋雨文集,里面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当时便感觉推开了一扇门,从那以后迷恋上了文学,纯粹的文学。高一,一个礼拜生活费30,我可以2个礼拜省下29去买一本余秋雨的新书《我等不到了》,可能放在现在无法去理解,我也忘了当时怎么过来的,这种事放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是无法理解的,觉得我看的都是闲书,没用。
上大学我才感觉我陆续释放,看了很多书,主要以文学小说散文为主,历史也是后来才去涉猎的。看的太多,然后身上吧,难免会有一些腐儒的穷酸气。苛刻的人对事,也造成了别人无法和我交心,当然我也不愿意放下和随随便便一个人交心。工作期间可能也没那么多时间看书,但是有时候还是会买一本几本,看心情,可能会积灰,但是总归来说有些念想还是好的。
看书,并不是我雅,只是我的一个爱好,也可能是一个人独处,排解孤寂的一个方式罢了。仅此而已。
工作之后,当时和家姐商量我是来做销售呢还是去化工厂,家姐说你可以做销售试试,锻炼自己,几年了,变得很多,为人处事。每天接触不同的人,更能去练心,已经变了很多了。所以还是蛮感谢这个平台让我历练吧。
2018年年底,看了王阳明传,他开挂的人生我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他的学说:心既理和知行合一。从那个时候便想去践行这他的学说,事情不留遗憾,自己心里想的,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来。当然并不是百分百践行了,但是我觉得对我个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在想什么说出来,要不然会始终难受。
2019年初,当时看了孙皓晖的大秦帝国,里面讲了屈原的故事,我才算了解屈原的始末。对于屈原并不觉得是完美,觉得才不配德,才不配位,不是文才的才,而是才能得才;他的才能配不上他的德行,同样他的才能配不上他的居高位。也可以说是情商不够。《渔父》故事讲的很好,但我并不认同于屈原的不蒙世俗尘埃,我更倾向于渔父所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于是便想着做一些改变,什么人都去接触接触,什么人都尝试去接受,毕竟存在即合理。不用总是让自己尴尬,让别人尴尬。
看书只是爱好之一,送书在我看来很珍贵,证明我已经把你当朋友了。本人其实也跟俗,很多低趣味的东西在我这里也能很好,比如去山上玩,捡一块树皮回来。随心随性,不太会去作,甚至和姑娘谈话,我都会去想想我是否有夸大自己的成分。
突然不想写了,于是就不敲键盘了。夜已经深了,晚安,来日可期。 ——1:3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