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在点评微软跟风iPod的Zune注定失败时,说过一段话:随着年纪增长,我越发懂得“动机”的重要性。Zune是一个败笔,因为微软公司的人并不像我们这样热爱音乐和艺术。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
每个个体都有其存立于世的动机的需要,我们因为自己的动机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实施自己的行动,动机,指向了最后的方向,决定了每一步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潜意识的拥抱或抵触。动机于个体的追求成败上意义重大,于组织,生意层面同样重要。
做生意,不是一个完整的描述。想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生意,成为一家做什么生意的公司,动机是底层的基础。
生意,本质是源于对于世界(用户)需求的满足,价值的创造,人性的满足。好的生意,应当是能够带给用户价值和意义的,按照春花老师的解读——好的生意,应当是能够赋予生(命)意(义)。所以找对意义,就是锁定动机,而这份对于动机实现的探索,将可以指引此刻的决策,未来的方向。
动机本身属于根植于个体的深刻内涵。组织的动机则源于对于组织内诸多个体的动机的整合,联结。这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多样性会带来冲突,但是如果可以联结成功,所激发出来的将会是倍乘的潜力。所以在当下管理学的探究上,OKR的实践有喜人的成果,量子领导力的发展开始获得关注。意识的力量,将突破传统物理的局限。
动机之下,甚至可以消弭很多冲突,动机目标一致之下,所有的正题,反题都有了统一的基础,基于共同的追求,正题反题可以彼此认同一些,调整一些,共赢一些,创新一些,以此合题谓为创新——也恰恰就是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知识创造的螺旋。动机一致之下,矛盾冲突就是机会,充满了积极的可能。甚至可以说,除了动机的冲突,其他都不是冲突。
于做事上,动机的深度发掘会主导成事的可能。
比如当下一直大热的跑步,动机会决定走向:
只需要从一个问题开始——“你为什么要坚持跑步呢?”
希望自己外形看起来更好,赢得更多得认同。跑步和外形好之间并非绝对因果关系,外形好并非赢得认同的充要条件,当认同获得之后,这个习惯是否还能坚持呢?
希望自己身体状态健康。跑步和健康之间有一些联系,年龄渐长,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让跑步的运动形式变化。
因为享受跑步的状态,一个人运动的状态,享受身体在跑步下的协调配合,享受流汗够的舒畅,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享受到快乐。
不同动机之下的趋势走向显然不同。
同样,在企业决策上,不同的动机也决定了成败,诸如TCL出海惊魂,动机源自打败竞争对手,这样的动机忽略了生意的本质在于满足用户的利益和价值,竞争的目标应该在于迎娶客户的认同。所以姑且把华为不上市的各种原因分析抛开一边,不想因为承受投资者压力而仅仅注目于营收,而希望可以更全面的去实现用户的价值创造的布局,也可以算是持守生意之心的做法。
动机成事,值得常常省察,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