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谣是儿童初始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童谣适合小学低年级以下的儿童,正是因为它不是“理性作品”,非常贴合生活的丰富性。就我阅读的经验来看,对于0-6岁的孩子,童谣、诗歌和绘本是最适合他们的文本。
诗歌与内心靠近,比较安静;绘本与画靠近,藏着故事;童谣与歌靠近,适合唱出来。对于0-6岁的儿童来说,生活第一,然后才是学习。孩子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至于读书大可往后靠。若真要选择阅读什么,那么就读童谣吧,童谣是从生活的土壤里长出来的,与孩子生活最融合的一种知识。童谣里,有民间传统的影子,有生活价值的引导,有孩子们最自然的生活。
在阅读教学中,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特别喜欢选择童谣、儿歌这样的体裁。那么如何选择童谣第一标准是什么呢?是趣味性,诵读性。好玩的童谣,只要唱诵,教学就成功了大半,根本不需要大人们去分析讲解。
今天给大家推荐两套书,第一套书是针对0-6岁孩子的童谣书,既能唱还能与大人互动,是由儿童文学作者鲁兵主编的《听妈妈念童谣》和《跟妈妈玩童谣》。另外一套是统编语文教材必读书目《读读童谣和儿歌》,由曹文轩、陈先云主编。前一套书传统民间童谣较多,后一套书更规范多有个人的创作。周作人认为:“传统童谣质量更高”。这个评判,尽请读者自评吧。
有些童谣从国外传来,伴着乐曲就成了歌。比如《小白船》来自韩国,《铃儿响叮当》来自美国,这些歌词都是作者创作,也是经久不衰的名曲,不见得比传统民间童谣差吧。我们选择这两套书各一首进行欣赏:
《月亮走》
月亮走,
我也走,
我给月亮打烧酒。
烧酒辣,
卖黄腊。
黄腊苦,
卖豆腐。
豆腐薄,
卖菱角。
菱角尖,
尖上天。
天又高,
好磨刀。
刀又快,
好切菜。
菜油清,
好点灯。
灯好亮,
好算亮,
一算算到大天亮。(《听妈妈念童谣》)
手脑相长歌(陶行知)
人生两个宝,
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
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
才算开天辟地的好大佬。(《读读童谣和儿歌》
通过比较,个人创作的童谣教育意味更浓点,可能周作人更看重童谣自然生活气息,所以才得出传统童谣质量更高的结论吧。
目前市面上的童谣都是专业人搜集而来,内容大同小异,我们只要从书中选择那些经典童谣和孩子一起读,一起玩,就是最好的亲子陪伴了。大家并不一定要选择我推荐的版本,我的推荐也只是参考。如果大家信得过的话,我想在之后阅读打卡的活动中做一名筛选员,选出最经典的10首与大家共读。欢迎你关注“阅读打卡”活动,与我们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