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中国教育报的《比同龄人更自信的孩子,父母是什么样的?》,谈孩子的自信及产生的来源。
在娃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孩子不自信,那时候就找各种方法试图提高孩子自信,给他报名参加冬令营,他在冬令营里玩的不亦乐乎,和我们要求第二年还报,只是因为年龄大了,就没有再报。我们那时候还发现他喜欢和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会显示自己能力比他们强,我们认为他应该找同龄人玩,但同龄人中他又没有共同爱好,玩不到一起。
曾经,幼儿园时候的娃不是这样,他那时候爱玩爱笑爱闹,幼儿园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有一次接孩子,幼儿园老师和我们闲聊,说孩子现在都挺好,但是如果没有受过挫折,以后长大再受挫可能受不了。于是我们那时候有意识的开始打压孩子,批评孩子,试图让他看到自己的短处,不断提高,甚至到了初中也是如此。从两年前开始反思的时候,发现这是我们做的非常错误的事情。
文章里面谈到自信的时候,提到了另一个词——优越感来对比。自信是我觉得我很好,优越感是我觉得我比你好。自信的人,不论自己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五,都会觉得自己很好。优越感的人一定要比你好才能显示自己的优越,一等奖了,还有全国一等奖,还有国际一等奖,于是,与人的比较没有尽头。
但,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如果一直这么做下去,最终结果只是不断的跟着别人卷下去,而失去了发现生活美好的能力。
自信,是不活在他人的标准与比较之中,自信是接纳“第二名的自己“,对自我的肯定是最大的自信。
这样,再来思考我们以前做的,就是不断在比较,那时候孩子在班级里成绩已经很好,但是我们拿别的学校的孩子来对比。这是打压孩子自信,而不是帮助孩子自信。即使我们通过各种外在方式去提高孩子自信,参加冬令营等等,但那只是孩子暂时的放松,回到家里还是这种对比的氛围。
文章接下来谈到父母爱比较,孩子不自信。同龄孩子之间本身就存在比较心理,攻击性强的孩子会产生叛逆,攻击性弱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丧失自信。孩子会形成两个错误的认知:一是父母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二是我永远比不过别人。
娃为什么叛逆了?当时的他曾经很努力的去认真完成每个老师要求的作业,但是仍然有孩子的某些方面超过他,状态不好的时候完成作业困难,我们也不懂从内心肯定孩子,给孩子减压,眼睁睁看着孩子学习状态不断滑落。因为要求太高,而自己又无法达到,他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价值了,通过叛逆来自救,挽救自己的心灵。这是他攻击性强的表现,也是我们从小给他自由,不打压他的地方。如果孩子攻击性弱,开始抑郁了,我可能会更束手无策。好在、好在、好在!
再接下来,文章谈到了孩子内在的自信,源自父母从小的肯定。肯定,不是评判,如果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父母态度来评判孩子好坏对错,都只是父母在增强自己的自信,并且给孩子暗示,暗示孩子的成就需要父母来确定。肯定是孩子不论做到了什么,都能找到孩子做的好的方面,并如实真诚反馈,抱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如果发现做的不好的方面给予鼓励。肯定是乐于看到孩子超过自己,甚至有时候不懂孩子的成就,都可以肯定。而高高在上的评判,父母是权威,是孩子不可逾越的天花板。这是我的理解,也是我和文章有那么一点不一样的地方。
文章最后说:自信最重要的是,有“内心归属”。举例谷爱凌的演讲。不谈其他,单纯说谷爱凌的教育是成功的。她做了她爱做的事情——滑雪,并且通过不断被鼓励、肯定,达到了胜利成功。在滑雪的过程中,虽然也有苦累,但她享受滑雪,她是快乐的,所谓痛并快乐着。
文章讲到,和谷爱凌真正的差距不在能力,而在热爱。因为热爱,孩子就会想要做,不热爱,孩子就是“应该做”。真正的自信,是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且持续地专注自己的热爱,不断创造出自己想要的成果,这种思维模式延伸到孩子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外部的输赢都不足以定义他们,这个时候,孩子是自信的,美好的,成功的。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自己可以归属的东西,不被外界改变的东西。
这段我不能更同意了,因为也是我之前悟出来的。一个人在做自己爱的事情时,是义无反顾全心全意废寝忘食的,即使有困难也会克服困难,但父母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也是父母能做到的对他最大的助力。
昨晚,我们三人都去做核酸,路上聊了好多(每次都是在路上聊,呵呵)。他感慨运营一个游戏服务器还是要想很多的,他总结出来两条如何留住玩家,一个是让玩家之间竞争,一个是难度设定,给游戏设置门槛。现在他做的服务器,有玩家在一直催他尽快完成更新。
虽然他一直在尽力的做这些,但他一样会和我们抱怨,周末时间太短了,都没有玩上就要上学。曾经我不理解,既然已经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了,为什么还会抱怨。但有次我看到谷爱凌一个练习滑雪视频之后就悟了。谷是爱滑雪的,但练习也是枯燥的,还是会受伤的,在情绪上来的时候,也是会哭闹的。长时间做一件事,总是有情绪的,情绪释放了,被接纳了就好了,如此而已。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找到了工作,一个朋友说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劝退校招的大学生,而各地的公务员也都在降薪,深圳的老师普降工资,等等。如果只是以找到好工作为目标去学习,去考大学,卷了那么多年,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内心会怎么想呢?失去了自己的爱好的卷,有意义么?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激情、创新的大学生,不是学历了,单纯卷学历,意义不大了。202205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