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号下午,在家长心理沙龙活动中,三六班的一位妈妈,分享了她的成长改变过程。
她说: “在没有来参加家长心理沙龙之前,我都是拿着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吃饭慢,不会穿衣服,办事拖拉等等,都被我放大了,我经常对他发火,同时我自己也非常生气,继而情绪不好。这样以来,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不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外出胆小、不敢别人交朋友等等。”
她说,通过参加了几次家长心理沙龙学习之后,她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和孩子话的口气变柔和了,不再用训斥孩子,而是遇事和孩子商量,鼓励孩子,多多表扬孩子的进步,同时带孩子多和社会接触,多参与外面的活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接下来,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前一段时间,她带孩子去参观河南省博物院时,恰好遇到好多外国游客也同时去参观,她鼓励儿子用英语去和外国游客对话,刚开始孩子不敢,她就对孩子说: “儿子,大胆说吧,说错了也没关系。” 儿子慢慢有了勇气,开始和外国人说英语,练习对话,一个接一个,孩子慢慢有了自信,一连和六个外国人对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说得好,最后赢得了外游客的赞美和夸奖,孩子心里也特别地高兴,自信心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的鼓励
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父母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鼓励。
在美国,自从孩子出生的一刹那,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爸爸妈妈不会强制要求孩子干什么,反而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去做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就会让孩子一直这样做。喝完了,爸爸妈妈会给孩子表扬。“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孩子总是受到鼓励的话,就会让自己的信心提高很多。
鼓励应该抓住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从内心去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爱因斯坦的母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始终对爱因斯坦报以热切的期望,在爱因斯坦被别人说笨的时候没有嫌弃他、放弃他,而是积极鼓励他。因此,一直要对孩子充满希望,要永远相信孩子,尤其是觉得孩子感觉自卑、畏缩、懦弱等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跟孩子说:“你能行!”这样孩子就会有信心了。
所以,我们的鼓励是在帮助孩子长大。一个发自内心的鼓励的眼神,一个点头,都可以让孩子获得信心和动力。对于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好好说,绝不能采取不耐烦和不负责的态度,更不可大声训斥。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事情,正因为有了我们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成为了一个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人。
父母的鼓励,让孩子更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