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读了黄厚江老师的《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中第二章生生共生之《<孔乙己>教学实录》。当中黄老师从孔乙己的“手”字着手,以“手”切入点,提领整篇课文。先是品“手”,让每个人说说哪处“手”的描写最能表现人物性格。
再让每人写一处“手”,深化对人物和小说思想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写孔乙己死的场景,大家共同完成这个场景的再现。最后为孔乙己写碑文,实际上是对人物的概括。
整个课堂学生围绕着老师的引导共同思考由浅入深地去完成即定的目标,思路清晰,一步步向着本课深层推进,真乃精彩之极也。皮亚杰说得好,最有益的社会互动发生在具有社会性对称(知识、权利)的同伴之间。
从“手”字着手生生之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伙伴效应”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思考和见解,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激活,互相生成,从而学会阅读。这实在是得益于老师的善导,得益于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和透彻理解,得益于老师对学生和课堂的娴熟操控,故而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当初,我是从作品中三组对比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的:短衣帮和长衫;两次出场;丁举人和孔乙己。两相比较,觉得切入点的不同,视角的不一样,分析理解的深度还真是不一样的。从学生共生方面看,还是在思考方面明显有不够深入的地方。
这就是我在读别人的教学,想自己的课堂的一点心得吧
从“手”字着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