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字词】
⑴陂(bēi):池塘。
⑵花影:花枝在水中的倒影。
⑶纵:即使。
⑷绝胜:远远胜过。
(5)南陌:指道路边上。
【译文】
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创作背景】
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诗词赏析】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陂”此处指池塘,点明杏花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
紧接着,作者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更显杏花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春风吹作雪”,杏花缤纷,似漫天飞雪,即便温柔似春风,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本该是伤感的事,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发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
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这首绝句仅有28个字,但全诗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跌宕有致,富于曲折变化。而就在这样的起伏变化中,诗人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自然贯注其中了。
#【诗词人生第三辑】•花开四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