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作者: KafkaG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00:06 被阅读3次
图片来自《国家地理杂志》

大多数人很难在共处与私处时的状态一致。儒家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慎独”,被认为是个人品格的最高境界。就是说,如果你能保持共处与私处时都一样,你就是个圣人了。

有人会反驳:做人何苦这么累。

本来嘛,现实社会生存这么困难,白天总是伪装,下了班为什么还要如此清高,有点欲望发泄未尝不可。其实,"慎独"并不是讲不能发泄,合理的发泄使人健康,它更多的讲的是控制住心中不好的欲望,而且真正做到“慎独”的人肯定会比一般人更能感到轻松。

慎独的核心内容是三个:自律,内省,知行合一。“慎独”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这三点的执行。

自律是第一素质。

柏拉图说:"自律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伟大哲人一语见的:什么时候需要自律?当舒适与坏的欲望兴起时。健身APP Keep 有个slogan:"自律使我自由。"健身是一件逼迫自己远离舒适去锻炼的事 ,如果能持续,我们将得到好的身体,充足的活力、愉悦的思想等正向的反馈。倘若抵挡不住沙发和电视的诱惑,屈从欲望,那么因健身而带来的好的改变一定不会发生。任何时候,能自律的人的成就都不会差,而且总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内省常常伴随自律,它和自律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结果。

“吾日三省吾身”是对内省的最出名的解释,但它只是内省的具体实践,相对来说,它起到的多限于总结、改进的方面。而内省本身则更强调:时时刻刻的自我观察。这是一个用西方心理学来说明中国哲学的解释。内省的作用机制就是我们自己跳出自己的心理范围来观察自己的心理活动,用中国自己的话说就是:“精神出体、俯身自查”。所谓“精神出体、俯身自查”,其实就是要自己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别人无法得知的心理活动,进一步讲,就是自己解剖自己。它的作用就是发现自己心中不好的甚至恶的心理活动,并加以遏制,起初这一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内省久了,自己的心就会变得透彻,所谓“物来相应”“问题无愧”的境界就是由内省而来。

自律和自省相互促进发展就成了知行合一。

我在之前的文章仔细讲过知行合一,它指的是:

使良知时刻关照着我们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我们不失去本心,不会让意志力为外物动摇而沦为物质的奴隶,也就是去除私欲,而显露出不被私欲隔断的本体。

很容易的就能看出,知行合一就是自律与自省的相互结合与发展的结果。不为外物支配是自律,去除私欲是自省,两者结合就成了“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有一句论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讲的是完全控制自己的心的难度。“慎独”也是破心中贼的一个过程,虽然很难,但是只是这样才能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心,唯有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心,才算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

相关文章

  • 慎独,慎独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领导首先讲的就是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反复强调两个字:慎...

  • 慎独

    一早看见一篇文章慎独,没反应过来不知道慎独是什么意思,阅读后才知慎独原来是比自律更高级的独处,慎独:慎独是无论何时...

  • 每日一句

    慎独的人往往拥有能力,慎独是他能力的自信。

  • 选书

    看了些挑动情欲的书,做了一件错事,选书如选友,慎之又慎。慎独,慎独,慎独

  • 坚持慎独

    图片 有人说慎独就慎独吧,为什么还要坚持慎独? 慎独一词,我第一次接触还是读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 朱先生的种种...

  • 2018-03-23

    慎独

  • 2017-11-15

    慎独

  • 有感

    慎独!!!

  • 2019-12-23

    慎独

  • 慎独

    慎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慎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q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