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谢依《苏东坡》01 文豪初长 天才父亲 豪爽祖父 道堂初蒙

读谢依《苏东坡》01 文豪初长 天才父亲 豪爽祖父 道堂初蒙

作者: 时与猫璞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06:35 被阅读0次

苏东坡是个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

在2023年的年末的一个下午,等待时间打发时光,偶然发现了一本书《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本书是谢依所著,讲述了苏东坡的生平。此前,也曾看了下林语堂写的,修辞含义确实是大家,不过,当时并没有继续读下去,而谢依这个版本,我认为比较通俗易懂简洁精炼,且有一些有趣的观点。

谢依的苏东坡传不是遵循时间轴,而是遵循苏东坡的心路历程来叙写的。总结苏东坡的精神,作者用了一句话:出世的姿态,入世的精神。苏东坡,觉醒的有情众生。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文人墨客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一个苏东坡?他的家境,他的天资,他的遭遇,他的逆旅一生,他的行旅一世究竟从哪里开始?

如果你也深沉地爱着苏轼的豪情,苏轼的才情,苏轼的真性情,那么愿你同我一起穿越世间风雨,溯洄到宋时岁月,追寻他一生的轨迹,与他结识,同他并行,和他一起经历沉浮,领会人生真意。-谢依

第一章 尘相逢  绚丽而破碎的大宋01慢时光里的成长

自长江逆流而上,经三峡入川,“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过重庆,来到凌云山,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是乐山大佛,然后向北数十里外,便是眉州眉山镇。这里便是三苏的故乡眉山镇。

“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这里物产丰饶,风景秀丽。苏轼所在的苏家在当时算是富裕的中产之家。这样的出生环境为苏轼的人生上了一层明亮鲜活的底色。

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公元1037年1月8日,眉山镇的苏家院子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苏轼是27岁的苏洵的第二个孩子,他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长女之后生了个儿子,但是儿子不幸幼年夭折,因此,苏轼便成了苏家的长男。

苏家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苏洵抱着苏轼给自己的父亲看。苏轼的祖父名“序”,古文讲究写文章要避开父母与祖父母的名讳,所以,苏洵碰到序时,以“引”字代替,苏轼也一样不用“序”字,他用“叙”字代替。

苏家祖父此时已有63岁了,他性格豪爽,生性慷慨,酒量极大,最喜欢的便是拿一壶酒与友席地而坐,开怀畅饮。祖父得了孙子,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当下大笑称好。

在苏轼的记忆里,祖父行事豪爽,荒年开仓放粮,行善事必躬亲。别人囤米面,祖父却用自家的米换谷子。一到荒年,别人家发给饥民的米面都霉坏了,只有苏家耐储存的谷子碾出来的米粒粒晶莹,这也让苏太爷成为远近皆知拥有大智慧的善人。

年少时,苏轼和祖父相处日久,那股豁达与爽快很像其祖父。

苏序有两个儿子,苏洵是长子,但天性寡言,性格古怪。

苏家诗礼传家,重视教育,只苏洵是个例外,他个性太强,不服管教,但是苏洵天姿优越,处事严谨,是长辈眼中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得了家大业大的程家的青眼,将女儿许配给他。

苏家人才济济,是眉山有名的家族。苏洵的哥哥、两个姐夫都考取了功名。但苏洵却从不考,也不努力。祖父却说:“不需发愁,顺其自然。”

已经27岁的儿子毫不上进,换做别人早就气得跳脚,但祖父却优哉游哉。连亲家程家都觉得苏洵有此天资却不肯正用,连累了自家的好女儿。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苏洵27岁得了苏轼后突然发愤苦读,文名大噪。

即使后来,苏轼文名响彻全国,苏洵之名也不为苏轼所掩。《三字经》中所说的:“二十七,始发愤。”说的便是苏老泉:苏洵。

决意努力后,苏洵对苏轼的教育极其严格,这使得苏轼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苏轼6岁就进了学堂,学堂有一百多学童,只有一个道士做老师。苏轼天资聪慧,但即使如此,回到家他还要把当天的功课全部背一刺,完整无误才可吃饭。看来苏文豪从小就是卷王呢,而是个天才卷王。

聪明善学的苏轼和另一个学生陈太初深受老师喜爱。后来陈太初也考中了科举,但他一心求道,考中之后出家做了道士,一心求仙去了。

从上述可以看出,苏轼出生于殷实之家,父亲个性,祖父豪爽,母亲程氏也很有格局(后面会讲),这样的出生环境,可以说苏轼起跑线还是很高的。这个起跑线绝对不是单指物质,而主要指精神,苏洵的天资给予了苏轼良好的基因,严格的教育让苏轼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祖父的豪爽打开了苏轼的性格格局,形成了他豁达的世界观。

最后学堂那段很有趣,道士讲学,肯定内容不同于一般的夫子,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肯定有影响到苏轼,陈太初这个竹马同学更有个性,科举之后不慕名利去求仙问道去了。苏轼的童年经历真的是有趣极了。现代人说童年改变一生,苏轼非同凡响的童年影响并成就着他辉煌的一生。

查了下资料,道教果然影响了苏轼。由于童年的苏轼受过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衷,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描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时与猫璞读书小字--

相关文章

  • 【初读苏东坡】

    没了以往走街串户的喧闹,静静在家待着,享受难得的宁静。学学茶道修身养性,看看东坡传,听听他和佛印的故事,啼笑皆...

  • 初读道

    《道德经》是古代先贤留下的经典书籍,里面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之道。 几年前自己就买过一本《道德经》,但那时也只...

  • 初读王蒙

    因为听许子东老师当代文学二十五讲,他笑读王蒙作品《活动变人形》中夫妻吵架的精彩段落,我也初次认识到王蒙语言功底的厉...

  •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自勉联,并以此为家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初读不觉特别,回头想想,真是意味深...

  • 初读《苏东坡传》

    第一次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此书共28章,现在正在读21章。 读这本书才算对苏轼的生平经历有了比较详...

  • 我眼中的周瑜

    周瑜字公瑾,从祖父让父亲都为官,父亲成为洛阳县令,周瑜长壮有姿貌,初,孙权与义兵讨董卓,徏家于舒。坚子策兴周瑜...

  • 初读《扫除道》

    在看到《扫除道》这本书名时,我心里充满疑惑:打扫卫生这么一件小事,需要专门写一本书去解释吗? 在听了这本书的内容之...

  • 冬雨偶得

    秋末而冬初, 细雨又薄雾。 翠竹依梧桐, 长路不孤独。

  • 现货初蒙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 ——题记 纵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苦败由荒堕。在这个天道酬勤难...

  • 梦回初蒙

    梦想跟生活,你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生活是生存,仅仅也只限于活着。梦想则是离灵魂最近的召唤。相信上帝赋予了每个人的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谢依《苏东坡》01 文豪初长 天才父亲 豪爽祖父 道堂初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rz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