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是对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通过信息来判断存在哪些健康隐患。
个人信息收集分为自测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四大部分。
大学院校为了避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出现损伤,保障学生的安全,一般都会提供一些较为基础的健康体检。
但是并不会对一些更为细致的项目进行检查,其中有三大主要原因。
1.学生阶段可能未必需要过于细致的身体检查
2.学生未必支付得起高昂的体检费用
3.一些涉及个人私密器官健康的检查不便在学生体检中进行。
学生体检结束后,学校一般不会将体检报告交还给学生,如果没有通知的话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如果对自己的健康上心的话,想要对自己进行更加科学的自我健康管理,就需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
因此在大家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和理解力去钻研健康管理师教材的情况下就需要求助于专业的机构或平台。
这些平台包括应用市场里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健康进行管理的APP,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在这里我个人推荐功能比较侧重与整体的健康管理的、由健康管理机构所开发的“妙健康”APP。
在对健康管理的内容体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借助这个APP就可以进行较为科学完善的自我健康管理。
首先,在“我的-健康档案”功能中,可以填写一系列的健康体检自测问卷。
虽然这些自测问卷未必有由医疗机构所执行的健康管理问卷所要求的详细,但是基本符合自我健康管理的需求。
在个人资料中排除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文化、医保类型以外,对之后的流程影响较大的是身高和体重。
这两样数据虽然有更专业的计算标准,但是可以自行利用简易的工具做一个粗略的自测或参考之前的数据。
根据在上一栏中综合身高体重计算出自己的BMI数值,判断是超重还是健康体重。
如果超重的话就按照每3个月减重现有体重的10%为标准计算一个月瘦多少千克。
下一栏需要填写自己的家族遗传病史、自身患有的大型疾病史。
还需要填写诸如过敏情况,是否连续6个月以上长期服药,是否接受手术,接受的部位等医疗经历信息。
最后还有吸烟史和饮酒史。在此笔者叮嘱各位读者朋友,不要碰烟和酒!
虽然一些男同胞认为抽烟喝酒是很酷甚至有身份的象征,但是要想活得好好的就别碰这些!
虽然我自己也喜欢喝锐澳,但是基本上是两三个月才喝一罐,而且我连喝锐澳也会迷糊,酒量不行。
在基本信息和健康史的基础上,在“我的评估”里还可以找到一些生活习惯上的自测评估题。
透过这些涉及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情况的报告可以对自己在这两大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
我的饮食习惯还需改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养成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习惯。
我的体力活动不足,需要选择相对容易的体力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养成习惯。
我的睡眠质量很差,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是因为我睡觉前容易想多了焦虑。
还有一些其他的评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测试。
之后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的健康体检,同样有一个“我的体检”的功能。
在这个功能里是可以购买各种不同的体检套餐的。下了单以后可以在自己所在城市的分店接受体检。
和我们接受的学校体检差距不多且更加细致,更加贴合正规体检的套餐是150元的基础套餐。
在购买支付后输入信息,选择体检的机构和时间,预约后到店体检,体检后接受报告解读。
我在了解了这些健康管理知识后,明白了学生体检中那些项目的原理,也明白了还缺少哪些项目。
所以我在这里将这个150元体检套餐和学生体检做一个对比。
在体格检查上,一般检查囊括学生体检里有的身高、体重、血压、脉搏,采用体重称量尺和血压脉搏测试仪。
而在之后的物理检查上比学生体检更为细致周到。
内科和学生体检一样,通过心肺听诊和触诊来对心、肝、脾、肺、肾进行检查。
那时医生对我们进行触诊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觉得肚子很痒。
在外科体检上除了浅表淋巴结,甲状腺,脊柱,四肢、皮肤以外,增加了学生体检不便的肛肠和生殖检查。
这些项目如何检查我记不起来了,似乎是视诊的。至于肛肠和生殖属于隐私,是不便在学生体检中进行的。
眼科在视力、色盲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外眼和眼压的检查。
正字图我基本上没怎么看,直接盖了“近视”的章,后面配眼镜的时候也有顺便测过近视的度数。
而色盲就是拿着一个小本本让你看藏在那堆马赛克里是什么数字或图案。
内外眼和眼压预计需要更专业的仪器,所以可能没有进行吧。
耳鼻喉也包括了学生体检具备的外耳道、鼓膜、听力、鼻腔、咽喉的检查。
一般医生检查听力的方法就是用一个三角铁在你的耳朵一侧“丁”一下,让你判断在哪一边。
口腔包括粘膜、牙齿、牙龈、颞关节、腮腺等部分的检查。
而鼻腔、咽喉、口腔也是基本通过视诊就可以完成的
接下来的实验室检查分为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一般通过抽血就可以完成。
而尿常规和便常规,一般的学生体检是不可能让学生带着小杯子小盒子到厕所去接自己的吧。
之后包括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的生化检查需要的技术含量也较高,是对肝肾的深入检查。
一般的学生体检是没有安排的,而这个150元的套餐似乎不包括肾功,也没有包括便常规。
最后是辅助检查,现在的很多学生体检也都有包括这些辅助检查了。
其中高中和大学都有的是X光线胸片,主要是对心肺的深入检查。
心电图检查的作用是测量心率以及心电图异常结论。也有对肝胆胰脾肾深入检查的腹部超声。
在最后会附带一份早餐和涉及发现,结果摘要和风险筛查的体检报告。这份电子报告在2~7个工作日后生成。
一些注意事项似乎在学生体检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跟我们说明,或者说了我也没上心。
1.体检前清淡饮食,勿劳累饮酒,充足睡眠
2.空腹,禁食,不要服药
我个人计划等今年7月份的时候在平台买一份150元左右的健康体检去观察一下。
如果对这个平台不太安心,我也可以再去我曾经做过学生体检的医院再做一次细致的体检。
体检的内容网站也有显示,基本和这份150元的套餐差不了多少,附带B超222元,不带B超166元。
不管是自主借助应用的功能进行自测,还是去接受健康体检,我们都会得到一份不同程度详细的评估报告。
报告的内容大致包括个人健康信息汇总,疾病风险评估和健康促进指导信息。
疾病风险评估了自己身体的风险等级和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的状况,同时还提示了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除了家族遗传,年龄,性别和环境等因素属于不可改变,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这其中主要包括3个方面:饮食,运动,生活习惯。
1.饮食:不合理膳食,食物种类不平衡不均衡,体重不理想,有肥胖并发疾病风险。
2.缺乏身体活动:患心脏病风险增加,心肺功能欠佳
3.吸烟、酗酒、压力等。(个人追加睡眠问题,例如熬夜、嗜睡等)
在做过健康生活方式评估报告(多为自测)后,潜在的危险因素会得到重点提示。
而为了改变这些危险因素,需要根据这些报告制定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膳食和运动处方。
个人制定膳食和运动处方可以参考专业健康管理师的意见,在平台上可以付费购买服务。
这种服务是按天收费的,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就可以花9块9买个三天的咨询。
可以选择交给咨询师来解决,也可以自己学习膳食和运动方面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
当我们生了病的时候,习惯于药物和临床手术进行干预,却忽略了对生活习惯和模式的管理。
就算有这个意识,我们也缺乏生活管理的技能和有效的手段,因此生活方式管理就算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而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的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也是建立在对生活方式管理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疾病下的医嘱。
例如我在得了慢性咽炎之后,长期调理我的老中医就提出“饮食清淡,规律睡眠,喝胖大海茶”这类的。
这些医嘱都可以和生活方式管理相对应,因此对生活方式管理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是很重要的。
不仅便于理解医嘱,更好地接受治疗,也便于在自行干预生活方式时具备更多的常识。
生活方式管理相关的知识涉及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三大主要方面,具体应用与自我膳食,运动处方的制定。
如何给自己制定膳食,运动处方并利用APP等工具辅助自己制定、实践、监查执行,我会在下一篇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