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端芳欲吐春霞

作者: 焦小桥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04:56 被阅读0次

毫端芳欲吐春霞

焦小桥


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姓秦的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常年流鼻涕,鼻发出一种臭味,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爬上当地的一座高山,准备寻短见。

正巧被一位打柴的樵夫看到:“这么早就到山上来了?”秦举人随口说了一句“这是最后一趟了。”秦举人无奈,就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他了。樵夫劝他外出求医,或许会有希望的。

秦举人按樵夫的话,起程到外地求医治病。秦举人爬过高山,渡过江河,随走随打听治病良方。一天,他到了南方彝族人居住的地方。


彝家医生说,这种病好治。于是到山上采回一种像毛笔头形状带茸毛的花苞,煎汤给他服了半个多月。结果鼻子不再流脓,头脑变得轻松,香臭味也闻到了。

秦举人病愈后,对彝家医生感激不尽,还带回这种树的种子种在家院里,以纪念彝胞治病之情。至于此花叫什么名子,当时忘了问彝家医生了,觉得这是多亏樵夫当初指点,自己会意就叫“心意花”吧。天长日久,就成了后世的“辛夷花”了。


辛夷,又名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在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时候,辛夷花苞初露枝头,苞长半寸,有青黄茸毛顺铺,如支支画笔,饱蘸浓墨,直指苍穹。

待到花蕊微露,笔尖添红晕,以天空为画卷,绘出春天的第一抹新红,繁花竞放时,更是花开一树如满天星斗,正是:“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辛夷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风,头脑痛,面皯。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本品入肺经,上通于鼻,以散风寒,故临床上用于治疗鼻多浊涕、不闻香臭的鼻渊症,常与白芷、细辛、防风、苍耳子等配伍应用,相信得过鼻炎的人,其药方子上肯定少不了这味药。

辛夷之名,如李时珍所言:“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辛夷”中“辛”指其味,“夷”是花蕾初生时的嫩芽——荑。


辛夷入药应取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入肺、胃经,芳香温散,质轻气薄,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尤长于走肺经而开郁通窍,为治鼻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鼻塞要药。

辛夷花多为外用,也可煎汤内服。为方便服用,今已制成鼻炎丸、鼻炎片等中成药。辛夷花常用量为3至10克,因花蕾带毛刺,煎药时宜用纱布包裹,以避免服药 时对咽喉及食道的刺激。排毒养颜、消暑止渴、降压减肥。

相关文章

  • 毫端芳欲吐春霞

    毫端芳欲吐春霞 焦小桥 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姓秦的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常年流鼻涕,鼻发出一种臭味,他越想越不是滋味...

  • 临绘辛夷花

    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 点绛唇 浏河港湾酒店.小园蜡梅花

    点绛唇 浏河港湾酒店.小园蜡梅花 破晓寒香 ,与枝眉眼黄花吐。 霞痕春举。园地孤芳树。 光影浮金,客欲前来...

  • [五绝]怜春

    原创/黄智农 毫端声欲碎,墨影诉酸辛。惨绿愁红后,江城几处春。 (平水韵,上平十一真)

  • 无题(二)

    雨后嫩柳欲破芽, 满园春杏吐芳华。 幽冥烛火焚烧尽, 仰头树间透暮霞。

  • 四季念想

    春 柳吹絮,花吐芳, ...

  • 曲式十字令《梅兰竹菊》

    梅,孤芳独艳斗霜雪,争春。 兰,蕙心墨染吐芬芳,君子。 竹,骨节挺直傲云天,清高。 菊,五彩缤纷染霞阳,秋浓。

  • 春去也

    花谢留残红,春去也。新叶新蕾吐芳蕊,漫看春驻在何处?

  • 桃李芬芳

    阴疫翻滚惊世纪,欲残生命至寒冰! 难违天时四季转,逢春桃李吐苞枝。 嫦娥巧借霞蔚衣,一半粉红一半白! 如霞绚烂报春...

  • 羁旅感怀

    雁去逍遥春落影,西风欲断故人名。 谁家旧柳孤君赏,夜半船头满水清。 断壁飞霞沾六欲,枝端黄雀染七情。 何年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毫端芳欲吐春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tt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