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一名心理咨询师,50岁左右,阅人无数,咨询费是一个小时200,为了业务生存,个人标签为“愿意为你提供心理学支持,每小时二百元,需要提前24小时预约”。
这里体现了马上能用的说话法则中“先总后分、直击需求、使用高级词汇”,如果说这是一句个人签名和个人标签,不如说这是一句话广告。为了避免赘述和没必要的聊天,在个人签名中这样写下无可厚非,原来,这位心理咨询师并不如你给他付费之后所感觉到的亲切随和。
先总后分:
先总述自己能够“提供心理学支持”,再说明提供支持的条件,即“每小时付费二百元”,“需提前24小时预约”也彰显了自己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专家”地位。(谁知道是否不是专门骗人家的简称呢,毕竟心理疾病如非极其严重影响生活,而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一般人是可以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的,心理治疗最好的办法是自愈,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不过是在专业的角度进行引导而已)。
不过这一描述方法,充分清晰地表达了他所想要表达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我是心理咨询师,你提前预约并给够了钱,我能在专业的角度帮助你。
直击需求:
那位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签名也清晰明了地展示了双方需求:你需要心理学支持,我需要钱和时间。
可以说是以简单粗暴的方法杜绝了一切找他闲聊的人,其中包括了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群。
使用高级词汇:
对比前文的通俗说法——“我是心理咨询师,你提前预约并给够了钱,我能在专业的角度帮助你”。以及“愿意为你提供心理学支持,每小时二百元,需要提前24小时预约”。
这样就能感觉到了明显的区别,使用高级词汇,使句子更简短,表达更清晰。虽然不亲民,但是亲民随和又不是他所必须拥有的标签。
我的上司,是一名培训师,是一个很注重逻辑思维的人,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如果逻辑不清晰,受众就如同什么都没听明白似的,这也是为什么老师讲课时会先说明课堂的开展先后次序,进而再进行详细讲述。
他有一个习惯,连带着我也爱上了这种方式——绘图。
我们通常汇报工作所用的是思维导图,看图讲解,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讲述者讲解的步骤,因为没有文字描述,关注点更多地能体现在听的内容上,而使得讲述效果更好,受众也能及时跟上讲述者的思路。
除此之外,这也是一种思维锻炼。在绘图过程中,首先讲述者需刻意整理自己的思路,并挖掘其中的关系及影响,久而久之,就算没有绘图输出,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捋清各项事务之间的关系。
我的上司多次对我的日常用语提出批评。存在“口水话多、主题不清晰、没有逻辑”的问题,批评多了,最后他一个白眼我就知道他已经不想再多说了,虽然略有点受伤,但也确实是如此。
我总是脱口而出“我跟你说啊,然后......然后......然后......然后......”,这令我自己的都汗颜,为什么要“我跟你说啊”这样开头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然后”呢?主题为什么没有一开始亮出来呢?然后又然后再然后,这又是什么逻辑?这在培训授课中都是大忌!
我开始有意识地改掉这个习惯。说话慢一点,想说的话,先延长脑回路,总结一句主题,先把主题说出来。把那些“然后”,改成“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最后”。这个习惯改起来真的不容易,屡屡再犯,犯了又犯。
虽然如此,但是只要坚持个几天,就会略好一些,坚持个几十天呢,几个月或者几年呢?一切都会不一样吧,也庆幸有人提点,不然我这辈子都没法让他人清楚地知道我想表达的是什么了。
如果他人不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别说奋斗五年,再奋斗个五十年或许大家都不愿意听你讲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