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耀二年正月,太子妃韦氏在东宫内殿生下了长子李重照。
虽然这个孩子并不是唐高宗李治的头一个孙子,但却是皇太子李显的嫡长子,所以唐高宗对这个孙子的出生十分高兴,等李重照一满月,就立刻大赦天下、赐酺三日,还改元永淳,以示庆贺之意。
不过光有这些还不足以表达唐高宗的喜悦之情,没过几天,唐高宗又下诏册立李重照为皇太孙,并开府置僚属。
如果说先前大赦、改元什么的,大臣们还都能理解,那么这会儿封皇太孙还要开府设置官员,在大臣们看来就显然有些过分了。毕竟自古以来,立了皇太子哪有再立皇太孙的道理,就算有,那也是因为皇太子没了这才立的皇太孙。而如今李显还活得好好的,根本没有立李重照为皇太孙的必要。
大臣们的建议当然是合理的,但唐高宗是什么人啊,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受皇帝亲自抚养待遇的皇子,自幼得到了唐太宗的万般宠爱!和后世史官故意矮化、现代电视剧故意渲染的懦弱无主见的形象完全不同,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从小跟在唐太宗身边耳濡目染,不仅极有主见,更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
史书上就记载了,在唐太宗大发雷霆想要杀了苑西守监穆裕的时候,唯有李治敢挺身而出,坚持己见犯颜直谏;唐太宗想要赏赐一些出身名门的良家子到东宫伺候,李治不想要,也没委屈自己看在父亲的面子上纳了这群女人,而是直接回绝了。
所以就算册立皇太孙的事情大臣反对又如何,要知道唐高宗李治想坚持的事情,就连唐太宗这个当父亲的都只能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更何况一群大臣。
最后,前来劝谏的大臣不断唠叨着什么“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未有前例”,唐高宗听得不耐烦了,干脆地撂下一句:“这样的惯例自我作古,可乎?”
大臣没想到唐高宗为了这事态度居然如此强硬,一下子被这气势给镇住了。原先还在念叨着不合规矩,这会儿见势不妙立马话锋一转,连忙回答道:“三皇五帝尚且不会相互承袭礼仪,陛下这样做自然是可以的。”
也亏得这位大臣还算有眼见力,眼看唐高宗已经不高兴了,立马顺着话头接了下去,甚至还主动为唐高宗如此宠爱李重照的举动引经据典找理由,什么“君子抱孙不抱子”都冒出来了。唐高宗见大臣们如此识相,便将为李重照开太孙府、置幕僚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
因为皇太孙在历史上出场的次数很少,所以要想选拔太孙府的官员,就得先敲定太孙府都需要那些官员以及这些官员的品级。大臣们经过讨论很快就定了下来——太孙府要有师傅、文学祭酒、左右长史、东西曹掾、主簿管记司录以下六曹从事等官,这些官员的品级要比照亲王府的官员们各加一级,毕竟皇太孙的地位比亲王们更加尊贵。
确定了太孙府的官员配置要求后,遴选太孙府僚属的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自幼有着神童美誉的李景由就是在这期间脱颖而出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李景由不是随随便便被人吹嘘成神童的,而是货真价实的天才儿童,不仅小小年纪就中了神童举,还得到了唐高宗的特别召见。而头一次觐见大唐皇帝,李景由就不慌不忙地提出了十几条建议,诵读起诗赋来更是深深打动了朝中的大臣们。这次皇太孙府开府,李景由立即进封为正七品上的六曹从事之一。
当然,太孙府除了李景由之外,还有着别的官员,比如年仅九岁的韦洵。
别看韦洵自己还是个半大的孩子,但真要论起身份,他可是太子妃韦氏的同母弟弟,也就是李重照的嫡亲舅舅。所以韦洵出任太孙府的从事,辅佐自己的外甥,显然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而从李景由、韦洵被提拔为太孙府官员一事,足可见唐高宗对李重照这个皇太孙的重视。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李重照的出生会让唐高宗如此喜悦呢?唐高宗又是为什么要一反旧制坚持立李重照为皇太孙,并开设太孙府、置幕僚呢?
这事就得从皇太子膝下的子嗣问题说起了。
世所皆知,唐高宗在位期间一共立过四位皇太子,分别是:长子李忠、第五子李弘、第六子李贤、第七子李显。
李忠被废得早,而且膝下无嗣;李弘同样无嗣;李贤虽然有三个儿子,但他因为私藏甲胄意图谋反而被废黜,三个儿子自然就此与皇位无缘;李显没当上皇太子之前就有王妃赵氏,府中也有不少姬妾,但就是迟迟没有儿子。
常言道,太子乃国之根本。李显作为大唐王朝的皇太子却没有子嗣,这事往大了说,就是关系到国本和大唐国运的问题。唐高宗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到东宫里李显的小妾韦氏传来了怀有身孕的喜讯,这才让唐高宗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于是在李显的正妻之位空缺了六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女主人。
不得不说韦氏的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就在韦氏凭借身孕荣登太子妃之位七个月后,她就顺利生下了李重照。
李重照的出生意义非凡,因为他不仅是李显的嫡子,更代表着大唐王朝后继有人了!这对于一心盼望着李显早日诞下子嗣的唐高宗来说,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一时间,大喜过望的唐高宗根本难以抑制自己的喜悦之情,这才有了又是册封皇太孙,又是开太孙府置幕僚的种种逾越规矩的举动。
只是立皇太孙并开府置僚属的事情,到底不是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而是唐高宗被“太子终于有后”这个喜悦冲昏了头脑后,贸然下的旨意。所以后来唐高宗的心情渐渐平复,整个人冷静下来后,终于意识到大臣们的建议是对的。
但是此时此刻皇太孙立了,太孙府的官员们也到位了,难道要唐高宗否定掉自己的金口玉言,向天下人证明君“有”戏言吗?
当然不行!
那怎么办呢?
这一回唐高宗在慎之又慎的思量过后,决定保留李重照的皇太孙地位,而之前已经选拔出来的太孙府官员也照旧不变,但是出现空缺的职位则不再重新选人填补。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这群太孙府的官员最多任职四考,也就是八年。八年后这群官员就会全部解散,到时候太孙府在没有任何官员的情况下,就是徒有其名。
不得不说智商在线的唐高宗还是很有手腕的,如此一来既维护了自己君无戏言的体面,也保证了皇太孙的存在不会威胁到皇太子李显。
然而遗憾的是,唐高宗虽然对皇太孙的事情做出了最妥帖的安排,但是他本人却没能看到事情最终解决的那一幕,因为就在李重照即将年满两周岁的时候,唐高宗驾崩于东都洛阳。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唐高宗亲眼看到了李重照的出生,皇太子后继有人,也算是让他临终前放下了心头的一桩牵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