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这个人有必要说一下,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比较无能的皇帝,很多史书直接忽视了他的存在。
李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李治生性懦弱,听说是被李世民给吓成了高血压,他经常头疼,不过他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无能,相反他也是一个有作为的皇上。
他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李世民立他为接班人,出于对子孙后代的考虑,他怕储君太厉害会出现和他一样的人,会屠杀其他的兄弟。不过他的这种担忧完全是错误的,李治上台后又把武媚娘接到了身边,他立武媚娘为皇后,武媚娘顺利掌权,为后来李唐皇室惨遭屠戮,埋下了伏笔。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在朝堂上大肆扶持那些出身寒门的官员,和老臣集团争权。不久之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们,开始被疯狂打压。就连长孙无忌本人,最后都被流放黔州,而后被武则天派去的官员,逼迫自杀。
凭心而论,李治或许并没有想过要杀长孙无忌,但在政治斗争当中,就算是亲舅舅挡了路,同样也不能宽容。所以武则天除掉了长孙无忌之后,李治也没有对武则天如何责罚,这就让武则天在朝中的权势更大了。
打倒了老臣集团之后,李治开始真正行使自己的皇帝权力。在李治的治理下,唐朝也开始延续贞观年间蒸蒸日上的局面,国力进一步提升。
公元657年,李治下诏将洛阳升为东都,以此摆脱传统关陇集团的束缚,唐朝自此开始实行两京制。同年,李治任命唐军将领苏定方为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最终,苏定方一战灭掉了西突厥,将整个西域纳入了唐朝的掌控当中。
公元659年,李治任命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次前往西域征讨几个叛乱的国家。后来,苏定方横扫西域,最远打到了今天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将叛乱小国直接灭国。一年之后,唐军再次东征,彻底灭掉了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李治亲自在洛阳接受主帅苏定方的献降。
公元661年,唐朝对原属西突厥的诸多属国,重新进行整编,彻底稳固了唐朝在西域的控制。至此,唐朝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咸海附近,唐朝版图由此达到了极点。
公元668年,唐军将领李绩,攻破高丽,唐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安东都护府。至此,唐朝周围的所有强敌,基本上都被打服了。
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虽然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但李治本人的头疼病,却越来越严重。后来甚至到了根本无法过问朝政,只能全部交给武则天处理的地步。这也为后来武则天彻底把持朝政,并且废帝自立,埋下了伏笔。
唐朝国力强盛,李治功不可没。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唐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军事上,李治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彻底打服了周围的几个强大政权,最大的一个军事影响就是解决了从隋朝以来的东北高句丽忧患。在唐高宗统治的时期,几乎每隔几年对外发动一场大的战争,可是国内的老百姓却丝毫感受不到战争的威胁,也一点没有因为战争而增加更多的负担。国内的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价格也在国家发展过程之中越来越低。当时国家人口总体数量从贞观末年的360万户增加到了近400万户。为唐朝的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唐朝的版图,也是在李治在位期间,达到了极致。政治上,李治大范围启用寒门官员,彻底制约了传统关陇集团,为唐朝内部政治的稳定,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在文化方面,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音乐、诗歌、绘画等诸多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