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从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嘴里,听到“别人”如何如何。这个“别人”,几乎无所不能,老牛了。
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从父母口中听到“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一比较,总是让人内心不爽。
“别人”无处不在,充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如影随形。
不过,很少有人去琢磨琢磨,这个无处不在的“别人”究竟是谁?咋这么厉害呢,哪儿哪儿都有这个“别人”的事,“别人”咋这么闲呢?这个“别人”就没点自己的事吗?
01
牵出“别人”,是为了反衬出我的正确与优越,而你不行。
“被别人比下去了”。
很奇怪。为啥要和这个“别人”比呢?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吗?
咱不否认,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有客观标准和量化指标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这是有特定的程序和含义的。这时“别人”的看法和意见,需要引起你的重视,需要你认真对待。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别人”的出场并没有意义。除了让你心理失衡,心情郁闷之外,“别人”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02
“别人”的真相。
我们经常遭遇的这个“别人”,不过是言说者嘴里随意捏造的工具木偶而已,三分真,七分假,乃至十分假,零分真。“别人”的出现,是为了证明言说者的正确、或者彰显言说者的权力,或者满足言说者的优越心理,与事实和价值往往相去甚远。
“别人会怎么看”——其背后的潜台词是:我不喜欢你的做法,但是又无法明说,只好搬出一个个提线木偶“别人”,来帮助我表达对你的不满或者对你的支配地位。
试着追问一下:哪个“别人”?这个“别人”姓甚名谁?
经过追问后的“别人”往往并不真实存在,“别人”的所作所为,其实是言说者自己的愿望和倾向而已。
“别人”常常反映出一种群体主张和群体压力。大家都这么干,偏偏你不,你让“别人”不爽啦,所以,“别人”会跳出来,对你施加压力,让你回归到大家都认同的做法上去。
03
“别人”重要吗?这要区分在什么领域。
个人私有领域,“别人”不重要。“别人”的意见、观点大多可以忽略不计;顾忌“别人”的看法和意见,让“别人”左右自己的判断和生活,反而会经常让自己难受和不爽。
“别人”感觉只是“别人”的感觉,不是你的感觉,所以,“别人”的感受与你无关。
在公共领域,这个没有特指含义的“别人”才真正有了意义,这毕竟涉及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交叉。当然,现有的“公德”、“规则”足以涵盖和兼顾到绝大多数“别人”和“自己”的利益和感受。
所以,只要有效区分出个人私有领域和公共领域,客观地区别对待“别人”,就无需担心自己会否变得更加自私。
04
真正对自己重要的“别人”,也就是自己的一个小圈子而已。至亲,好友,基本的协作者,给你发薪水的老板,有归属感的小社交圈,总数很有限。这些个“别人”,由于你真正在意,对你的选择、你的判断,你的生活有实质性影响;除此之外的占绝大多数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别人”,直接无视,真的不值得在意。
END
看清“别人”,严格地区别出哪些是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别人”,哪些“别人”只是起哄的吃瓜群众,这事看来真的很有必要。
好,今天就先到这里。我是Kevin.Stewart。我们下次再见!
Bye-bye
2020-05-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