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语文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语文的带货能力》,颇有感触。我印象中的语文,就是从小到大,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得不背诵枯燥乏味的文章,完成老师布置的好词好句作业,还有就是做一做读书笔记。
打小没有阅读写日记的习惯,每一次老师讲新的文章,映入眼帘的是晦涩,难懂的主题,,在老师讲完课程的期间,老师会抽取一两个同学,回答对文章的理解。
记忆中,还能想起的是朱自清的《匆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那是经常背诵的,考试用到的文章。
现在再想起来,《匆匆》让人体会到时间如流水,从指缝间溜走,从空气中化为乌有,青春太好,好到不忍虚掷;《小石潭记》像是京都的夏天,树木郁郁葱葱,藤蔓缠绕摇曳,晶莹的溪水在石头上,迈着错乱的步伐,淙淙作响地远走。
偶尔有人跟我说,“你喜欢看《语文》书吧,我想你的语文成绩不错。”
过往用着老师阐述《语文》的框架,来分析思考文章,现在,用亲身经历,重新体悟一遍《语文》。
在这些年,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买了不少书籍,各种公众号不断地涌现,良莠不齐,刺激了许多人阅读的意识。
当然,输出是阅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经常做读书笔记,可以让阅读的精华,融为身心的一部分,一个人在优质内容的熏陶中,悄悄改变。尤为显著的是,我在阅读多篇文章后,再看到新的文章,似曾相识。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将书中的内容,记诵于心。这是“填鸭式”到“乐知”的过渡与转变吧。
旅行的美,在于所到之处,一一记录
作者告诉我们,《语文》课本带着你游历世界各地,它是许多名家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喜欢将目见的美景,用风趣流畅的文字记录下来。所谓的:灵魂和身体,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就是当我们阅读《语文》课本,虽然没出过省城,至少名家给我们打开一个广阔的世界。
作者说小学12册语文课本中,就有42篇包含景色,、地域风土人情的文章,涵盖25个国家和地区,12个5A级国家风景区。
可见,《语文》课本,是旅行手册,阅读其中篇章,丰富了我们的人文内涵。
翻开《语文》课本,是熟悉的《济南的冬天》红妆素裹,是《趵突泉》的神奇,是大兴安岭和内蒙古的漫林碧透,是闻名遐迩的《桂林山水》,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机会去旅行,不觉得会想起,不如去游览一下《语文》课本里的名胜古迹,而《语文》里的经典美景,让广大学子口碑相传,不无道理。
那么,如何写一篇游记呢?
借鉴《语文》课本,名家对美景细腻入微的描写,我们也是可以将,去过的地方,用文字记录下来。
在现代,旅行的网站,总会发布几篇优质的旅行游记,图文并茂,有的展现作者精致的生活,和审美品位。
所以,写现代的游记,由照片,和文字构成,若是不知道怎样命名旅行的建筑,可以查资料补充,也将旅行的心情,抒发出来。
你品尝过的美味,有描述出来的习惯吧?
作者笔下的美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却受欢迎的食物:荔枝,咸鸭蛋,鱼汤。但每一次吃完,都不曾想起,品尝的滋味,正如,活在当下,却是匆匆一瞥。
想起一本某一位同事,他说,“一个人对美食的形容,像是一个传销的人,明明不好吃,却说的天花乱坠,我实在排斥”。
诚然,那些吃喝玩乐的公众号,不时地推介哪一个地方好玩,哪一家店铺,藏着丰盛的美食。对于本身喜欢这一道菜的人来说,是味蕾的点燃,相反,就是欺骗。
能将日常美食,表现得诱人的名家,是活在当下,用专注于现实事物的内心,品尝着唇齿间鲜美的爆裂,是那么的活泼自然,感情柔软地,关注着身边人的微妙言行。
就是这一份小美好,在名家的笔端涓涓流淌。
那些能将美食推文写得比较好的人,我想平常也是一个吃货,而且被层次丰富的美味,所触动,提笔一一记录了。
如何写一篇美食推文?那就是养成一个记录美食的习惯,当你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便能妙笔生花,引诱着同样吃货的人们,前去光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