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不仅博古通今,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写出了各样人物和人生百态。
今天咱们不谈贾宝玉,也不聊十二金钗,只聊两个小人物,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老人,地位不高,倚老卖老,还十分厉害。
“倚老卖老”这个词,最早出自元朝的《谢金吾诉拆清风府》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贾府大了,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在我看来,“倚老卖老”的厉害角色有两个——李嬷嬷和焦大。
李嬷嬷哺过宝玉,仗着资格倚老卖老
李嬷嬷可不是普通人,只因她奶过的娃不是一般人,正是那个被老祖宗宠惯了的贾宝玉。
宝玉生来就是混世魔王,这李姥姥仗着哺过宝玉的功劳,也总对下面的人撒泼耍赖。
混对浑,难免混出事儿。这不,《红楼梦》第八回上,就闹出一件大事儿。正好让我们见识了李嬷嬷的“倚老卖老”。
话说,这天贾宝玉喝了酒回到绛云轩,问晴雯有没有吃他特意留给她的豆腐皮包子?晴雯顺嘴就告诉他:自己没吃着,让李奶奶拿去给孙子吃了。
接着,宝玉又听说,早晨泡的枫露茶也被奶妈李嬷嬷喝了,加上刚才在薛姨妈那里喝酒时,就被李嬷嬷打扰了兴致,走的时候偏偏她又不在。
于是,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借着酒劲儿,宝玉就发飙了,跳起来问着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去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
我们来总结一下李嬷嬷犯下的错误:
一、没眼色,不让宝玉喝酒,搅了他的兴致,需要她服侍的时候偏又不在。
二、吃了宝玉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三、喝了宝玉的枫露茶。
这些错误看着不大,但就是膈应人。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家似乎都不待见李嬷嬷这个人。
可是,她们为什么不借着宝玉耍混的时候,趁机把李嬷嬷给赶走算了?
诗语斗胆来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虽然李嬷嬷有时候很可恶,但她毕竟是宝玉的乳母。在袭人等未服侍宝玉之前,他的大小事应该都是由李嬷嬷包办,是她说了算的。
更关键的是,袭人等到底都是年轻丫鬟,遇到大事容易慌乱,没主意。而李嬷嬷毕竟是年老之人,人情世故方面比她们老练成熟,关键时刻也能够拿主张。她的存在,相当于是宝玉身边的主心骨。
后面第五十七回,李嬷嬷就发挥了她的作用。当时宝玉不吃不喝,眼神呆呆的,像个活死人,众人见他这般,一时忙起来,又不敢造次去回贾母,先便差人出去请李嬷嬷。
李嬷嬷到了,袭人说:“你老人家瞧瞧,可怕不怕?且告诉我们去回老太太、太太去。”
由此可知,即便后来李嬷嬷出去住了,怡红院出了大事,袭人首先想到的还是李嬷嬷,可见她能力之强,经验之多,资格之老。
第二、如果仅为一些小事,袭人就顺着宝玉的意思把李嬷嬷打发了,贾母、王夫人会怎么看?李嬷嬷会怎么想?外面的人又会怎么传宝玉?
会不会说贾家卸磨杀驴?怕是更要说宝玉是混世魔王了,为了一个丫鬟居然赶走自己的奶娘。真要撵走了李嬷嬷,贾家的体面不保,对贾宝玉的名声更没有好处。
第三、李嬷嬷和丫鬟们都是下人,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羞辱莫过于被撵出去了,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人之间,如果没有大的利益冲突,何苦互相为难呢?李嬷嬷虽然招人烦,无非是喜欢占一些小便宜,想搞点特权,显出自己跟她们不一样。
况且,宝玉也就是借酒发疯,他跟李嬷嬷之间应该还是有一定感情的,他本身也是善良之人,要真因为这些赶走了李嬷嬷,酒醒之后估计他自己也会后悔的。
第四、李嬷嬷这样,可能是因为她前后对比落差太大,想用这种方式找一点存在感。想当初,宝玉可是跟我李嬷嬷最亲近的,如今他的爱都被你们这些小丫头片子给夺走了,想必心里很不是滋味吧?这就好比婆婆和儿媳妇,争儿子的那种感觉。
再有,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容易骄傲自满,居功跋扈。李嬷嬷仗着过去的功劳,想搞点特权,其实也属正常心理。
还好,袭人是个和事佬,她劝说了宝玉,把李嬷嬷的事情给处理得很好,总算没让他们浑出圈去。
焦大救过宁国公,凭着军功倚老卖老
《红楼梦》第七回,焦大醉骂宁国府,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故事,也见识了他是怎么倚老卖老的。
这天,吃毕晚饭,天黑了,尤氏吩咐下人套车送弟弟秦钟回家。
不想小厮们因为路远没有油水,都不愿意去送秦钟,就欺负焦大,派了这个苦差事给他。
焦大是什么人?虎落平阳被犬欺,一顿跳脚大骂,就将贾府的里子和面子,都骂了个干干净净。只听他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焦大是不怕人的。别说贾珍不在家,在家可能也拿他没办法。从宁国公死后,焦大在宁国府就再没有怕的人。虽然他还是奴才,可谁让他功劳大呢?
从贾代化、贾敬、贾珍再到贾蓉,一代代新主子,焦大根本都不放在眼里。在焦大心中,宁国府的富贵,都是他当年死人堆里救出宁国公后才拥有的。没有他焦大,连宁国公都没了,哪来现在的这一切?
至于,焦大这个大功臣,如何沦为这种地步,我们不得而知,不妨大胆设想一下: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爱喝酒的这个毛病,怕他误事,不堪委以重任。
另一方面,焦大说话太直,不给主人面子,任何主子都不会待见这种邀功自居的仆人,就算是皇上也不喜欢这样的大臣。
再有就是,宁国府不论是官职还是财力、物力,甚至人力都已经一代不如一代了,能把他留下,已经是看在祖宗的面子上了。在他们看来,焦大有功不假,但却不能成为他以下犯上的理由。
古人说:“施人之恩不发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于心。”也就是说,给予别人的恩惠,不用说出来让人知道, 但受到其他人的恩惠,心里一定要铭记于心。如果焦大能懂得这些,可能就不会混得这么惨吧?如果贾家的后人明白这些,就不会被骂得这么难听吧?
焦大的心还是好的,他是替宁国公心寒。贾家后人在他眼里,只是一些不成器的家伙,他是恨铁不成钢,更看不惯他们如此糟践这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可是他却忘了自己的身份,而且他能力有限,心有余力不足,也不太讲究方式方法。
试问一个喝醉的人,怎么能唤醒另外一个“醉生梦死”的人呢?
综上所述,其实李嬷嬷和焦大也都是可怜人,而可怜之人多有可恨之处。
另外,人老了,难免唠叨,爱讲一些过去的事情,古今的年轻人大都没那个耐心去听他们诉说,反倒会嫌他们烦。一些老人,再仗着过去对年轻人的好,提一些无理的要求,小辈儿就会感觉他们是在倚老卖老。
曹公借着这样的角色,可能也在提醒我们:
千万别忘了老人们曾经为我们做过的贡献;也别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和爱人身上,而是要多抽出时间,真正关心我们身边的老人,哪怕只是陪他们说说话,吃个饭也好。
仔细想想,老人退休后,心里落差本就很大,再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那可真是在一天天地熬时间,所以不少老人的生活都十分落寞。难怪人们会说:幼儿园门口人山人海,养老院旁边门可罗雀。
另外,人与人之间,还是要互相体谅的。老年人也应该体谅年轻人的辛苦和不容易,毕竟谁都是打那个时候熬过来的。哪怕告诫晚辈,也要有耐心,讲究方法,他们才有可能听的进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