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是最考验语言功底的,开口即见功夫,语言表达的本领实在是教师的重要本领,也是我一直在修炼的。
对于我来说,我喜欢文字看重语言,总觉得一节课,语文老师的语言能力撑起了整个课堂的美感。余映潮老师在给语文教师的80条建议中特意强调,教我们如果想要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本领,就需要从学生感觉的角度,关注如下五感。
(1)简洁感。语言表达不细碎,不重复,不反复,表述简明、准确,点到为止。
许多时候,因为我们的积蓄不够,便用零碎的语言来掩盖自己的慌张,反复、重复、随问随答中是我们的外强中干。所以我们应该刻意练习,让我们的课堂语言简洁明了,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师生一起训练语言的干净度,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
(2)生动感。根据课文的情感调整语言表达的语气语调,避免讲任何课文都是一种语调。动人的语言一定是生动,它渗透到你的耳朵里灵魂里,让学生与文章共情共頻,这一定需要老师把自己的感情代入进去,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
(3)知识感。话语中要有知识的渗透,有时要运用术语。"知识性"可能是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第一要素。毕竟语文课堂还是传授语文知识的所在,如果老师的语言中没有知识含量,又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
(4)情味感。教师要沉浸于课文之中,语速适中,用嗓子的力度适中,善于用"语气"感人。这个就牵扯到语文老师对声音的控制,对音色的调整。我是苦恼于我天生的音色不够动听,有时听着优秀的语文老师用他们动人的声音讲述着美好的文本,真觉得心都醉在里面了,天分不够,只能努力来凑,还是要读懂文本的情感,把自己沉在文本中,再训练一些朗诵的技巧,略作修饰,以求语文课堂上自己语言的情味。
(5)音色感。一般情况下语音不高亢,不尖锐,不沉郁,不激烈,不微弱,给学生以"好听"的感觉。我感觉在讲解时还是要语速适中,慢下来之后,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情感之美,在好听的音色包裹下,走入语文课堂的深处。
教师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课堂就是练兵场,要时时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对教学内容要熟悉,要有丰富的感受和充分的备课准备。
课堂上教师的话语表达,要特别注意说好活动前的交代语、接学生话头的应接语、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语,以及自己的讲析语。交代要简明,应接要圆润,评价要中肯,讲析要精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