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仑,《山经》和《海经》中记载各有不同,而历来研究者多疏于辨析,将两者之“昆仑”一视同仁。实际上,《海经》昆仑说早于《山经》昆仑说,而其中又以《海内西经》所载昆仑最为原始。
因此探索真相,理应应从《海内西经》入手。极有可能神话中的“昆仑”不在西方,而在东方;它不是一座大山,而是一座人工建筑物,是用于观测日月星辰的观象台!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
Muscle书生李长风先看《海内西经》中对于神秘昆仑的描述: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巍巍昆仑
实际上,如果仔细去看《海经》对于昆仑的描述,根本就不像是自然造就的大山景观,而全然是一派人工建筑的格局!
让我们开始来一句句地解析:
①——“昆仑墟”
昆仑明明是座山,为何会称作“墟”,实际上在《广雅·释诂》中这样解释:“墟,凥也”,这里的“凥”字实际上就是居住的“居”字;同时,在王念孙的《广雅疏证》也说:“丘、墟,皆故所居也”
所以,原来这里“墟”字的本义,就不是指天然造就的巍峨峰峦,而是人工雕砌的玉宇琼楼!
昆仑墟②——“方八百里,高万仞”
八百里、万仞,很明显皆是夸大之辞,因为在作者眼里神圣,所以显得格外雄伟宏大。
③——“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昆仑墟上有一个非常之巨大的木禾,但是它只是孤零零的一株树木,而并非郁郁葱葱的森林,因此极有可能是人为树立之物。
昆仑墟④——“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九门面前有九井,自然是每座门前有一井,惊奇地是井以玉为槛,只能是出于人为的。
⑤“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
也就是说每一面各有两门,余一门为正门,每个门前有一虎形的守门神——开明兽!就像是后世庙堂门上的铺首或者门前的石狮子。
开明兽⑥——“在八隅之岩”
这是一个最能表明昆仑是人工建筑的迹象!
字面意思是说:昆仑之墟坐落在“八隅之岩”的上面。如果不求甚解,很可能就由此得出昆仑就是一座高山的结论;
但是这里所谓的“岩”,在此处并非指的是岩石,而只是喻其高耸!比如,在《诗经·小雅·节南山》中提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这里的岩,指的就是高峻之义。
诗经·小雅·节南山那么再看“八隅”,“隅”者,方也,角也!正所谓昆仑山的基址轮廓有八个方角,也就是呈现一个“亚”字形!其十字形之四臂,刚好成八隅。
以此观之,这种方方正正的轮廓,如果不是鬼斧神工,怎么可能是天然造就的呢?
所以,这九门、九井、神兽环卫、基址八隅的琼楼玉宇般的“昆仑墟”,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呢?
其实,这座被称为“昆仑”的神秘建筑,就是屡次见于典籍记载的——“明堂”!
明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辞》
明堂,不光是天子朝见聚会之庭堂;也是上法皇天,下法九州,祭天祀神的祭坛;也是行政布令之宫殿,是施教兴学之渊府。
接下来,我们从典籍中去对照明堂与昆仑墟:
一、昆仑八隅与明堂平面结构
之前我们说过,昆仑墟的平面结构有八个方角,也就是所谓的“八隅”,而八隅之形只能是十字形。
《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述三代明堂之制云:“夏后氏世室……五室;殷人重屋……四阿重屋。周人明堂……五室”
夏之世室、殷之重屋以及周之明堂,其结构都是五室,五个单元对称分布,四边各一室,中间一室,如此结构只能呈十字形结构!
明堂形制那么,明堂的平面结构为何一定要是八隅之形呢?这种安排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对称美观,而很大程度上是由明堂建筑的形制功能所决定的!
前面说到,明堂有观测星象之功能,而古人观天授时,一件最重要的仪器就是测影之表。也就是树立一根表木,观测表木投影在一天之内的变化,就可以知时辰;观测表木投影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时节;
立竿见影那么,在进行天文观测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确定准确的东西和南北方位,这通过立表测影就可以做到:
春秋分太阳出没的时候就是正东西,与之垂直的方位就是正南北。
如此,就能划出东西南北四方的十字线。而这个“十字线”就成为了“定方隅、验昏旦”的基准线!
日晷测影此外,为了测影的准确性,还需要保证地面的水平,这要怎么解决呢?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需要将以上的十字线改造成四个十字槽,槽中注水,就可以变成标准的水准仪!
既然立表测影是十字水槽,并且成为明堂的主题结构,那么依据这一结构从而将明堂的平面轮廓筑成十字形(亚字形),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么?
十字祭坛此外,这种平面轮廓作八隅或者十字形的祭坛,在殷墟卜辞中就有所体现,比如卜辞中的“╋”字,就是典型的十字形,就象征着明堂之形,而此字一般解释为“巫”,陈梦家将其解释为“方”,即《周礼》所谓“方丘”,也就是以方字所像的十字形祭坛。
二、昆仑禾木与测影之表
在《海内西经》中写到:
“海内昆仑之虚……上有禾木,长五寻,大五围”
巧的是在《神异经》中有这样的记载: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这里的昆仑铜柱就是《海内西经》里的昆仑木禾,而昆仑山上卓然独立的木禾,其原型就是树立于明堂中央的测影之表。
山海经:巍巍昆仑何处寻?不料天子坐明堂!考古中曾经出土的秦汉日晷的圆心中,皆有圆孔,就是原来插植测影之表针的位置,而这里小小的表针,可能正是《海内西经》中,那顶天立地的神圣木禾之微缩化!
此柱用以测候观天,谓之天柱,可谓名实相符了!
三、昆仑九井与明堂水准
《海内西经》云:
“海内昆仑之虚……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此处九井和九门一样,对称地分布于昆仑墟的中央和四方,即中央一井,四面每面各两井,而昆仑“面有九井”的记载,让人不禁联想到《管子·幼官图》的记载:
王者顺时行令,春饮于青后之井,夏饮于赤后之井,秋饮于白后之井,冬饮于黑后之井,四时之井对称分布于图之东、西、南、北四方,中间还有黄后之井。
幼官图所记述的图就是明堂的图,关于明堂之井的描述以及格局,正与昆仑墟之“九井”极为类似!
如果仅仅是为了灌溉或饮用,显然无需这么多井,更不需要将九井安排的如此周正,所以其中定然蕴含深意。
明堂辟雍如上所述,昆仑即明堂,明堂上需要构渠灌水以为测量之水平基准,所以九井正是基准水槽的写照!
以上,仅从三个方面去论证了“昆仑”与“明堂”的关系,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后续再补充!
山海经:巍巍昆仑何处寻?不料天子坐明堂!——丸——
文/Muscle书生李长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