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修牙的路上,寒风瑟瑟。
突然看见两个老人抱着个婴孩儿横穿马路,翻过栏杆。把我吓了一跳!
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大街上这么多的车,来来往往。他们就这样横穿了马路,跨过栏杆走到路对面。
我心想,这太危险了!不过转瞬又想到,天太冷了,对面是医院,也许是孩子哪里不舒服,他们很着急,给孩子看病。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
想到这儿的时候,我自己有一点吃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去理解别人了,学会了用同理心去感受别人行为背后的那份需求了。
曾几何时,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严苛的人,也因此对别人要求也很严苛;我是一个从不越界,从不允许自己犯错误的人,因此我也看不得别人犯错误。
像这种抱着孩子横穿马路的危险的事,如果是以前的我看到了,基本情绪就来了,会非常的生气。埋怨这两个老人做这么危险的事情,还不遵守交通规则。
前几天,大家在群里讨论了一个关于宿舍里一杯酸奶被偷的事件。丢了一杯酸奶,结果警方花了四千元进行DNA检测,大费周折的来查小偷是谁。
这件事引起了各种争议。有人质疑说,不过是一杯酸奶,值得为一杯酸奶儿花了四千元?这样大动干戈至于吗?
也有人说不以恶小而为之,酸奶有价,真相无价。维护正义不惜代价。这样的人不及时惩戒以后会偷更多的东西。
那么,哪一个言论是正确的呢?这个话题又可以开一期奇葩说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对或不对中,陷入是非对错的评判当中来。我们常常在意了事情,而忽略了人性。
也许,我们可以思考一下,那个偷酸奶的人,她为什么要偷那杯酸奶呢?难道有人天生愿意成为一个小偷吗?我相信没有。每个人都是向好的,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明天。谁也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小偷,谁也不希望做一个龌龊的人。可是他却偷喝了那杯酸奶,这个行为背后一定是有我们并不了解的原因。就算有人说,他馋,就是他非常的想喝而偷喝了,也对,这也是因为他有一个想喝的需求。想喝酸奶这个需求是没有错的,只是他用了不当的行为去满足自己这个需求。
无独有偶,早上刚看了一个新闻,一个叫杨小乐的15岁的孩子,和他的朋友们,两个凌晨撬了60多个车窗。他们四个人中,最大的也就18岁。当警察抓捕到他们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几个孩子居然说生活太无聊,找点乐子。
最后因为杨小乐年纪不到被释放了。文章的后面,有很多很多人跟帖。有的人说,希望这些人都早点死掉,不要危害社会,长大了不得了;有的人说,应该送去监狱反省,无论父母怎么样,十几岁了自己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有的说建议12岁以上就判刑,年龄小想法可不小!众说云云,但论调一致,全部都是对这几个孩子的批判。
确实,他们是犯错了,伤害了很多人,他们一定是不对的。当警察问杨小乐,你妈妈知道你在外面做的这些事情吗?杨小乐的回答是,我很久没有见到母亲了。原来,他母亲在近10年前就和父亲离婚了,带着刚牙牙学语的妹妹离开了这个家,之后便杳无音讯。杨小乐一直跟随父亲生活。父亲是个沉闷的庄稼汉,一双粗糙的大手,除了干活外,最多的就是高高举起来要打他,除了互相谩骂和抱怨,爷儿俩没有更多的交流。
小学3年级也没坚持念完,杨小乐就离开学校。他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觉得他在家里完全是多余的一个人。辍学后,杨小乐出来混社会,但找工作处处碰壁。难得打点零工赚的钱,加上父亲偶尔给的一些生活费,杨小乐基本也能自给自足。“但就是觉得孤独和寂寞,大多时候只能一个人躲起来发呆。”
这些是他的基本生活状态。其它的三个孩子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所谓的物以类聚,也许只有他们在一起才不会被嘲笑,不会被嫌弃吧。
当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去评判,去指责。有一句话说,你没有走过我走的路,就不要对我诸多质疑,妄加评论。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的心路历程都不一样,谁也不知道谁的内心经历了什么。一味的指责和怨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随意心的发泄罢了。
当然,法律是需要有的,规则也是需要有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这个世界就乱了。所以法律和道德,规则是一个界限。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人研究防盗门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这门啊,挡君子不挡小人。有心要偷你的,挡也挡不住。
其实我们的法律也是一样的,用法律约束好人,“正常的人”是有效的。法律一直在,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打架,杀人呢?
当一个人心理有了怨恨,有了对这个世界的恨,法律也就没有多大作用了。这样的人,我们越惩治,他们心里越恨。用强制的手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强制,也许会给他们内心种下更多仇恨的种子,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更加心灰意冷。
我印象最深的是,少管所里的那些孩子犯过错误的孩子。经过调查统计,他们无一不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出现各种问题。有的是因为家长长期暴力的语言,让孩子心理扭曲,自卑,怨恨,愤怒;有的是因为夫妻之间关系不和,家庭有暴力;甚至,孩子在那个当下,被我们强迫做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就是暴力……
是生活先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棵仇恨的种子,埋下了罪恶的种子,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各种怨恨,他们才会放弃做一个好人,才会为宣泄自己无处释放的委屈和怨恨而去做了很多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事情。
假如我们一味的强制,一味的批判,结果只有两败俱伤,你死我活。强制不能化解怨恨,不能让一个人越来越好。强制是不符合人性的。而化解怨恨最好的办法,是感恩,是理解和给予爱!
我相信,人人都是因为内心那些未满足的需求而去做事的。内心的需求就是我们各种行为的驱动力。当一个人心里充满了怨恨的时候,他自然看不惯这个世界,也看不惯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和事。
只有给这个人的心内心住满了爱的时候,让他有一颗温柔的心的时候,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才会有所改变。只有信念变了,心变了,行为才能真的有变化。
我深信王阳明先生说的,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我们能做的,是让他们看到,感受到这份良知,而不是逼迫他把良知雪藏起来。最重要的,不是计较所谓的对错,不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惩罚这个人,而是用怎样的爱去感化这个人。
对于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太多父母以为,我多批评教育,多打骂他,就能让他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可是慢慢会发现,人生的错,怎么改也改不完,改了这个,又出来那个。就好像我们俗语有句话说:压下去葫芦又起了瓢。
而孩子也会因为自己一直是错的,一直做不好事情而自卑,自弃。也有的孩子就对人生产生了怨恨。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也经常喜欢分享这句话,就是:假如你养育孩子养育的很累,一定是养错了。假如你的人生活的很累,一定是活错了。
人性都是向好的,人生没有那么复杂。我相信,只要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播种爱的雨露,每句话都让孩子更有力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谁还愿意去作恶呢?谁还愿意做一个坏人呢?
论是非对错,总是引起各种冤冤相报,而爱和感恩可以化解一切仇恨。对错自有法律平说,我们吃瓜群众能做的,也许是用满满的正能量去理解和感化孩子内心的怨恨和委屈。
让自己心中有爱,这个世界便会充满了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