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到家乡,生活了快3年了,我就想问问,大数据的趋势是把人培养成为奴隶吗?
最近忽然很想念小时候看的杂志,《青年文摘》、《读者》、《微型小说月刊》这类杂志,伴随我童年很重要的时光。《南风窗》、《三联书刊》也在我成长阶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然而现在打开各种新闻阅读软件,什么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越用越不想用。
看一次消息以后就逃不出这个消息圈了,满屏都是同样的观点,文章浅显的让人后悔打开,再一看,这些靠转别人文章和写流水账文章的账号竟然都几十万的粉丝,大家都在看什么?大量重复无效的信息充斥着整个我们酸涩的双眼,疲倦的大脑对这些信息不用做第二次加工,眼睛间或一轮,就知道了大概内容,毫无新意的论点,没有有力论据的支持,更不用说需要大量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大数据”推送,正在变成了一个廉价的街头小贩,像极了午睡时候窗外用电喇叭重复喊着的“磨剪子来~戗菜刀”,让人即便身心疲惫,却不得入睡。
我的母亲问我“你帮我看看,我的手机怎么都是一样的信息,我想看其他的怎么看?”面对母亲的问题我真的无解。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笑话:“有个老外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每天晚上一到7:00,所有电视台都变成了一样的节目,他一脸蒙×的问:你家电视是不是坏了 ”。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母亲,难道说这个app坏了?
这样的重复信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人们将失去接触到他从未接触过的信息的机会,“大数据”,成了一个“信息爆炸”的伪命题,人们在“大数据”爆炸的小小“气窝”里,被愚化。更可怕的不是这种重复,而是我们根本米有机会接触到新的信息,所有信息“投其所好”地推送给你。自媒体平台让很多小学没毕业的人发现了商机,做爆点,传谣言,很快就能拿到流量,有了流量,变现是早晚的事,至于你和你的孩子怎么解除到“外面”的世界,与这些自媒体人何干?
从前,我们只要通过学习,可以走出大山,现在当我们好不容易从一座座大山里走出来的时候,却自以为是地进入了“大数据”的屏障,这个屏障美丽繁荣,貌似是进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可是这扇穿的后台,有一大群人为投你所好而夜以继日的写代码,用大好的年华换来了秃顶,换来了猝死,在这样的“大数据”推送下,那个逃出大山的孩子进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没有活水流入,没有逃生之门。以“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为生的工作人员,被996的工作榨干了青春,被“大数据”绑架的你我,被掏空了脑袋,是一个个活体“撕了的票”,行尸走肉,没有灵魂。
“大数据”时代,一定不是简单的投其所好,而是利用大数据发掘人的潜力;不是当纯提供所谓“便捷”,让人朝着“低能量”的状态发展,而是激发人们的高能量,让日子过得“艰难”,这种“艰难”可能是前无古人的方式,让人突破阶级的界限,突破自己的界限,不是“饿了吗”不出门,不是“天猫超市”不出门就能购物。
人是一个有意识的生物,这种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的天敌,是自己的大脑。脑子被掏空了,就已经被“大数据”撕票了。不信你看看,你买的多少东西,都是来自“大数据”想给你看的,想让你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