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人际关系的最佳状态。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每个君子之间,都是独立的人格,不会进行拉帮结派,可以团结在一起,但是不会勾结在一起,也不会强行融合。而小人,缺乏独立的人格,所以人云亦云,勾搭在一起。
解读:
周与比的差别,孔子想要表达是两种状态。“周”代表的是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看看甲骨文你就会知道,这个字和“田”字很像,田代表的就是完整的意思。
而比代表的是什么呢?拉拉扯扯,例如两个人在一起,两人价值观不一样,强行绑定在一起,用某种力量强性绑定在一起。这就是比。
君子和小人说了,这是自身的两种状态。那么这里,同样的是说两种状态。只不过这更多的说的是人际关系。
君子周而不比,首先一个人,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跟着他人的思想走。与他人相处,不是强性绑定在一起,而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团结,可以做到互相欣赏,不做作,不谄媚。
而小人比而不周,表面上看,拉拉扯扯,勾结在一起,拉帮结派,很棒,很酷的样子。但是,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别人说一个观点,他就信一个观点,跟着他人的想法走。没有自己健全的人格与独立的思考,对事物缺乏判断,没有能力去辨别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就是小人比而不周。
几年前的自己,就是比而不周的典型代表。那个时候,脑海中知识的匮乏,缺乏独立的思考,总是想着别人给自己答案,别人说一个事例,自己不加思考,全盘皆输,这样就等于别人控制了自己的行为。
但是随着知识的获取,学习成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虽然做不到完全的独立,但是至少对于某些事情,可以产生自己的看法。
所以,学习是一件投入少,收益高的一件事。
修正的时候把因依附而失衡加入到比而不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