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与才

作者: W无花果W | 来源:发表于2021-11-10 06:39 被阅读0次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二年(丙申,公元前二零五年)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

根据周勃,灌婴对陈平的反映情况来看,陈平的确德行不够。刘邦对此也是不满意,刘邦能够进一步去了解情况,这是非常正确的处理方法。首先必须找陈平的推荐人魏无知。

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魏无知看来对陈平是足够了解的,他看到了陈平德行的不足,更看到了陈平能力的超凡,并且他清楚的认识到,在楚汉相争之际,对于人才的使用应更重视才能而可以忽略品行。所以魏无知自信的答复了刘邦。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乎,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其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刘邦似乎还没有完全被魏无知说服,所以刘邦继续找到陈平本人进行责备,看看陈平如何解释。陈平对于离开魏,离开楚的理由是充分合理的,对于钱财,陈平的态度其实也是很坦诚的,有钱才能好办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才能对于刘邦来说,如果你认为有用你就用,你认为没有用或者不值这些个钱财,那么甘愿裸辞。刘邦被陈平的坦诚和观点说服了,刘邦抓住了事情的重点,目前这个阶段,他更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帮助自己夺得天下的人才。

的确,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对德有过多的苛求也未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还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关文章

  • 才与德

    中国史籍浩如烟海,除二十四史,各种以史为核心的典籍多如牛毛,为何如此之多?大概是因为人类从来都把历史当做老师,对其...

  • 德与才

    我们都想找到德才兼备的人,但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现实,一方面德才兼备的人本身就少,另外一方面即使你找到了你的小天地也...

  • 德与才

    我们都想找到德才兼备的人,但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现实,一方面德才兼备的人本身就少,另外一方面即使你找到了你的小天地也...

  • 德与才

    德者得也,有德者必定有得!才者材也,唯材者必然有用。一个人立足社会不是有才就是有德。二都兼备的人定当大用。...

  • 德与才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二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

  • 德与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 德与才

    “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才能成事。”既然自己在德才两方面都不足,就应该发奋学习,加强修养,以使德...

  • 德与才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二年(丙申,公元前二零五年)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

  • 德与才

    有一次去超市买东西,然后买了几个塑料的盒子。回来后,邻居大妈说,最讨厌塑料的东西了,吹得再好都讨厌。我当时愣住了,...

  • 才与德

    才与德是两回事, 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他们的区别, 一概而论曰贤明, 于是往往就看错了人。 所谓的才, 是指聪慧,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与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ed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