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人开日语培训班(零基础班),临时老师有变故,没法来上课,他找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英语老师来帮忙,这个没有任何日语基础的英语老师随即报了全日制的日语培训班开始学日语,学了一周后,开始边学日语,边教日语。一期下来,学员的满意度还很高。当然,如果你先前知道这是个比你学日语早起步一星期的老师你肯定不会选报这门课。
我们试着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看这个故事,只比学员快了一步的她如何能得到学员的高度认可,以教为学,她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学完了就要去上课教别人,和她同一期上课的同学未必有她学得好,因为她目标性强,而且学完就用。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其中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效果最好。
【12月29日 】以教为学在我们的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无疑,当小老师是很好的一种方式,要想当好小老师,将自己所学习所理解的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向别人讲清楚,可不是一件易事。在课堂学习中,会运用到“专家小组”策略,班级每个人都是专家小组的成员,隶属“不同领域”,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去教同学,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在数学复习课上,为了让趣味性更强,学习效果更佳,老师会将25个小朋友试卷上的错题进行汇总、认领,组成“专家小组”,本来这道题不会的同学很可能也是这道题专家小组的成员,小组其他成员会先给他讲,等他学会再去给另一个不会此道题的人讲,他能给这个人讲会,做对题,就说明他完全掌握了。
课堂上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抱着好为人师的心态去学习,学习的效果肯定特别好。作为老师,我们要动动脑筋,想想可以运用哪些策略,能支持学生愿意当小老师,当好小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