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两性情感
关于婚姻,从一个讲座有感而发

关于婚姻,从一个讲座有感而发

作者: 依亟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22:30 被阅读8次

      我是个很讨厌听讲座的人,在我看来一切被迫去听的讲座都是形式主义之风下专家教授们捞金的媒介,而领导们为了自己的业绩总是乐此不疲地把专家请进来作讲座,剥削着我们这些朝五晚九的底层劳动者的时间。

       一天下午突然接到工会主席的电话,让我翘课也一定得去听的讲座,说是对我很有用。我去了市政厅二楼的会议室,显示屏上“中国婚姻家庭观念大讲坛第二期主讲人 陈一筠” 硕大的几个字映入眼帘,心里开始别扭起来。

        我本想用睡觉来回报热忱的工会主席与妇联会大费周章安排的讲座,概念里也没听说过陈一筠这个人,但是主持人介绍的一位79岁的教授和我见到的眼前这个穿着体态语言表达都像是一个40来岁的中年高才女性比起来,这强烈的反差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想试着往下听了。

        三个小时连续不断的地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干讲,中间只喝了三次水。这位保养异常不错的陈教授让我的内心不得不对她肃然起敬。但是她的个人魅力再怎么强大,重点还要回到她讲座的内容。说实话三个小时让我把她的话全记住不可能,但深刻地入了我心的有两点。

        第一,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人们历经文明洗涤的最终选择。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原始母系社会一妻多夫的尝试,到后来父系社会一夫多妻的演变,最平衡的方式就是一夫一妻。当然,这不单是中国人选择了一夫一妻,人类文明发展共同的选择也是一夫一妻,简言之,在其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除某些偏离现代文明发展的部落外)都是如此。那个没有文明史的美国,曾经挑战过一夫一妻的权威,他们提倡性解放,对家庭的意识稍显淡薄,离婚率异常高,这样导致的后果是,那些单亲妈妈或者单亲孩子的高额抚养费落在了政府的肩上,这无疑是美国政府债务危机的一个助推器之一,难怪美国要到处借钱。

        陈一筠教授讲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但我的脑洞却被剖开了一道口子,接着往下想,中国的家庭替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甚至是全部的负担,诸如看病(医保)、孩子上学(教育)、赡养老人、社会福利保障等,这些对于一个中国中等家庭来说,已是不可承受之重,贫穷家庭又能为之奈何?所以,一个中国低收入的年轻个体,还有什么勇气去结婚呢?我这个8090后的桥梁,享受着高等教育,却接受着低等收入,在精神境界的高标准和物质基础的低水平夹缝挤压中求生,对婚姻的恐惧早已抹杀了我对它的憧憬,更别提二孩,别提养老,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第二,你的爱人,可能不是你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那个,但绝对是你结婚前遇到的这么些人中最适合的一个。所以,人们才会有那么多的相见恨晚吧。可是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即使你精神上后悔,你的人生轨迹依然无法更改。

        有了相见恨晚,然后就有了小三、小四、小五……一个人在少不更事的时候去喜欢一个人,那时多是荷尔蒙作祟,青春年少的你还津津有味的说,那就是永恒。然后过了许多年,你三十了,你四十了,你在享受走马观花的人生时,那些映入眼帘的人群中总有那么几个让你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情感,于是把得住的精神出轨了,把不住的,就直接全身心出轨了。那些暂时安享婚姻稳定的人都在指责这样的行为,但他们从未反思,一个人怎么可能一辈子只爱一个人,除非那个人能永葆感情的新鲜,然而这样的人,太少太少。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能怎么办呢?婚姻还得经历呀!不然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或者男人,人生本来就没有完美,但你不能因为明知没有完美的婚姻你就不去面对。所以我身边好多人开始将就了,开始凑合了,他们说:我是羡慕那些没心没肺荷尔蒙激动过头就结婚的少男少女的,起码他们是开开心心去做这件事,哪像我们,熬到现在这么理性地去将就婚姻,找个合适的就嫁了(就娶了),实在无趣的很。

          一个已婚的男同事曾经透露过自己的心声:其实女孩真不用怎么挑,结了婚都一个德性,找个顺眼的就行了。我们何尝不是在寻找顺眼的那个人,可是顺眼是一个多么主观的行为,它跟“缘分”这个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完全同义。但凡有点执着精神的人,可能都在等着那个顺眼的人出现,可是有些人就是等很久了也不会出现,然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你等太久了,黄花菜已经馊了。

       显然,在认知领域,我是赞同陈一筠教授的这个观点的。在最合适的年龄,找个目前为止最合适的人结婚,不负年华,不负此生。这应该算是一种理性的思维了,可是内心那份感性的急湍一直扼制着自己:你这样做就是将就。都熬到这个年龄了,你还选择将就,你就前功尽弃了!你前面的坚持有什么用!你简直是负了你自己呀!

        是的,从毕业找到工作到现在,不是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大事考虑过,接触过好几个男生,有性格上自视清高或者自卑过头的,有因现实的空间距离阻碍的……最主要的是都没有顺眼的,没有那种我见到他就有开始想像未来憧憬未来的冲动的。我的闺蜜笑话我这是一种“爱无能”。

        我大概是从一个小姑娘的憧憬等到了黄花菜的落寞,心早已拔凉拔凉了吧。每次参加联谊聚会,那些二十出头的“妖童媛女”兴致勃勃的玩着游戏时,我成为了那个默无声息的旁观者,乃至于以后都选择不去参加这样的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聚会;有一次受同学邀请去观看刚考进来的公务员迎新晚会,坐在观众席猛然间乏然无味,那些小鲜肉养眼,却和自己已经无关了……用我同事调侃我的话就是:你已经荷尔蒙分泌完了。

        年龄越大,惯性的社会关系越会迫使我们去完成结婚这个仪式,它可不管你开不开心,因为你敌不过岁月的压迫,所以你必须去解决这个麻烦。想想真可笑,到头来结婚是是为了去解决这些麻烦,而不是因为幸福。

         然而婚姻在我看来,它带来的精神享受无非就是日常的甜言蜜语(小体贴),共患难时的一个肩膀(相濡以沫),再者就是爱情的结晶(孩子),剩下的都是物质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比如婆媳关系,比如车贷房贷,比如孩子教育问题,比如事业受到冲击(女方为多),还包括生活中两人行为习惯的各种磨合(婚前拼命的展示完美的自己,婚后一览无余的各种恶习)……然后走着走着,坚持下来的人把爱情磨合成了亲情,坚持不下来的人就分崩离析。这不就是现实的婚姻吗?为了这样的现实去结婚,你会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婚姻,从一个讲座有感而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fr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