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
依赖的基本含义
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称为依赖。依赖,依代表依靠,赖代表一种懒惰心理,是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依赖可以指“成瘾”,即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引起的一种心理生理过程的依赖性。外来物质引入人体,引起特定的心理生理变化,使个体对它产生心理上的嗜好和(或)生理上的瘾癖,非要经常应用不可,否则便无法解除心理上的渴望,或不能避免不舒适的躯体反应──戒断症状。日常生活中对烟、酒、茶、咖啡的嗜好,因医疗用药不当而造成的对医源性药物的依赖,以及对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或致幻药等毒品的瘾癖,其原因都在机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了依赖性。对这些物质的依赖是一种发生率高、涉及面广的情况,长期应用致依赖物质会引起慢性中毒和行为改变,对个人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会治安都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重视。
依赖也是社会关系的形式之一,指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人,寻求和接受社会和他人的帮助。除法律规定的家庭亲属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外,在一般社会生活中也广泛存在。依赖也可以指“依赖思想”,即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上的缺陷,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克服依赖习惯、增强自信心、树立奋发自强精神、培养独立的人格。
依赖的成因
依赖性的产生往往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过分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尤其是独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权”。父辈们的娇宠使孩子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性,这种懒惰性其实就是过分依赖。
依赖的基本分类
(1)主观依赖。主观依赖为自己的价值要依赖他人肯定,没有自信的表现就是意志较弱,心里需要依赖外界人与物来帮助来证实自己的价值。
(2)客观依赖。客观依赖,比如各种物质,包括食物、毒品、金钱。主观和客观依赖也是同时存在,主观依赖的同时客观上也依赖,客观依赖的同时主观上也有依赖。当主观上不再依赖时,客观依赖就不存在了。主观完全独立了,客观依赖就转变成一种支配。
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亦称“虚弱人格”。是病态人格的一种。其显著特点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表现为:
(1)自我形象弱,缺乏自信而轻视、贬低自己,总感到自己无助、无能;
(2)温良驯顺,不爱竞争,避免社会压力和人际冲突;
(3)依赖他人,退缩被动,容易顺从他人的要求,若所依赖的人不在身边,易产生焦虑和无助感,甚至抑郁。
依赖性格
依赖性格亦称“依赖取向”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种社会性格之一。其特征:凡事依赖他人,生活靠别人供给,听凭他人支配。被动、屈从、怯懦、贪婪、轻信。具此性格者的人生信条是“一切依赖外界”,当其“供应来源”受到威胁时.便感到焦虑不安。
依赖性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依赖为特征,表现为缺乏独立性,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深怕为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别人,过分顺从于别人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亲密关系终结时则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有一种将责任推给他人来对付逆境的倾向。
依赖性人格障碍症状表现
表现为请求或愿意他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处处委曲求全;由于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总感到不舒服或无助;沉陷于被关系亲密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之中,害怕孤立无援;没有别人过分的建议和保证时做出日常决定的能力很有限,总把自己看作无依无靠、无能的、缺乏精力的。
依赖无能者
什么是依赖无能者
美国心理学家Janae Weinhold和Barry Weinhold(2008)在他们所著的关于依赖无能的书中指出,这个人群对于依靠别人这件事是心怀恐惧的。他们乍看之下可能是强大、自信,甚至是很成功的,但在内心他们其实脆弱不安,虽然害怕,却又隐隐渴望着亲密。
依赖无能者有哪些信号
据临床心理学家Jonice Webb的总结,以下这些信号能够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依赖无能者:
有人会用“冷漠”来评价你
你希望给他人留下独立、强大的印象
爱你的人曾抱怨你在情感上过于疏离
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向他人求助对你来说异常艰难
在太过亲密的关系中你会感到不适
示弱或是暴露自己的脆弱会让你感到极其不舒服
你时常会感到孤独,即使身边有亲人和朋友
依赖无能者的表现
如果依赖无能者这个人群中存在一句共通的咒语,那一定是“我不需要任何人”——对别人这样说的同时,也在内心这样告诉自己。
从行为上来看,他们会尽可能地回避对他人的需要,如果不得不依靠别人或者寻求外界的帮助,他们会感受到强烈的羞耻和尴尬,甚至还会因此厌恶自己。这种依赖也包括情感上的,比如在自己非常难过、孤单的时候也不愿意告诉身边的人,寻求慰藉与关怀。
与依赖别人相比,他们相对更能接受被别人依赖。但比起这样,他们更希望别人也不要依靠自己。因为,依赖无能者往往对“依赖”这件事本身抱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的事就该自己做”。他们不喜爱、也不擅长应付来自他人的依赖。
于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有“逃避人际交换“的倾向。也就是说,最好你是你,我是我。对他们而言,似乎只有避免你来我往的付出,才能获得“孤岛般的独立”。
因此,依赖无能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和长久的关系。他们身边可能也不乏朋友和熟人,但那些试图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联结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个时刻发现和他们之间像是隔了一堵墙——到了一个点就很难再靠近。
这是因为依赖无能者鲜少在人前暴露自己的脆弱,让他们的伴侣和身边亲近的人时常产生前文留言中说的“找不到存在感”的挫败心情,好像自己的存在对对方而言是可有可无的。
依赖无能者并不是从不会有依赖别人的冲动。在一些波动的瞬间里,他们会明确地感受到自己想要亲近、依赖他人的愿望。但他们却会对人际交往中各种微小信号的过度解读,极其容易将他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理解成对他们的拒绝,从而一瞬间就打消自己的念头。并从此用更加严实的“外壳”武装起自己。
依赖无能者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想要依靠别人,也不是不渴望亲密的联结。只是,表达需求对他们来说是那么困难,所以他们的需求常常会以别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他们可能经常让别人听到、看到自己的抱怨,却又拒绝帮助;甚至去指责、控诉对方没有做好,来别扭地表达自己需要对方的事实。由于表达需要的方法是负面的,关系反而可能变得更加糟糕。
依赖无能者为什么会依赖无能
1. 无法依赖别人与自身的匮乏感相关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期感到需求无法被自身拥有的资源所满足,就会产生一种长久的匮乏感。
这种匮乏感不一定是客观上的贫穷,也有可能是家长主观告诉他们的。比如,有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匮乏感,或是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他们会习惯于夸张地跟孩子强调:“我们家很穷,你要节约”、“养你太费钱了,我们都快要养不起了”、“也不知道花这么多钱养育你,你长大后能赚几个钱”……
在这样的匮乏感中长大的孩子会建立起一种脆弱的自尊感——一种“我没有”的低人一等的感觉从年幼时就和他们如影随形。对于一般人来说,接受别人的付出,带来的感受是温暖;但对他们而言,接受别人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虚弱和没有力量——他们不会感到在这种交换中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而会感到自己不得不承受了他人的“赐予”,ta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更低一级的位置上,又因为这种感受被刺伤。而这种感受正是来自于他们童年那些匮乏的经历。
他们会认为,需要依赖别人、接受别人付出的那一方是更加弱势的、低姿态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排斥将自己置于这样一个弱势的情境中,就算不得不接受了他人的付出,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还回去”,来恢复内心的平衡。
2. 无法依赖的本质也是信任感的缺失
Weinhold(2008)在书中指出,我们在三岁以前需要完成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二是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依赖无能的形成则是因为没能完成与父母之间健康的联结与分离。
情感联结的建立是健康的分离发生的前提。这种情感联结指的是,父母会肯定孩子表达自己,会在他们需要依靠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明白,自己的情感需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他们不管在感到开心、难过、迷茫还是脆弱时,都有地方可以去,都有人可以依靠。而我们的安全感,以及对他人、对世界的最初的信任感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建立起来的。
这种情感联结带来的信任感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相信自己对他人的需求是被欢迎的;第二,相信他人有意愿且有能力帮助自己;第三,相信依赖他人、提出需求这个举动不会带来针对自身的负面评价,对方不会利用自己暴露出来的脆弱反过来伤害自己。
如何克服依赖
一是克服依赖习惯。分析一下自己的事情中哪些应当依靠家长和老师,哪些应由自己决定,从而自觉减少习惯性依赖心理,自己作出正确主张。如自己决定有益的业余爱好,自己安排和制订学习计划等,由依赖转变为自主。
二是增强自信心。有依赖心理的人缺乏自信,这往往与童年时期的不良教育有关。例如,有的父母、长辈、朋友往往说些“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对这些话,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然后一条一条加以重新认知,逐渐培养和增强自信心。
三是树立奋发自强精神。常言说,温室中长不出参天大树。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时代变革,在激烈竞争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是培养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设想,一个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时时事事靠别人指点才能过日子的人,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如何克服依赖无能
依赖无能者要如何学会依赖,建立真实的联结呢?
1. 认识到你对依赖的恐惧
想要消除你对依赖和脆弱的恐惧,你需要先意识到自己的恐惧。有很多依赖无能者都不明白自己这种不依赖别人的状态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敢。为了帮助自己认清,你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因为不会依赖而失去了很多本可以获得的帮助、支持和机会,使你在很多时候让自己处于一个不利、甚至不公平的位置上?
不会依赖别人这件事是否常常让你感觉自己孤立无援,在这个世界上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不依赖别人”是否总是变成阻碍你和他人关系的绊脚石,让你感受到不到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深刻和丰富,而这给你带来了痛苦?
可以发现,判断的关键在于你的这种不依赖,或者说是“独立”带给你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
2. 承认和尝试交流你的恐惧
有时候,在和他人的关系中表达需求和脆弱可以从告诉对方你有多害怕开始。你可以明白地告诉对方,你有隐藏的无法被表达的事实和情绪,或者在想要表达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可能令你感受到不安全,或者在你曾经试探时,是否是对方的反应和举动令你犹豫和退却。你们可以共同分析这种恐惧的来源,这将对你进一步表达提供有效的帮助。
你们对彼此的依赖,是逐渐展开和深入的。你的每一次表达都仿佛一种测试,当一次次被证明,你的不安全感是多余的,对方能够接纳、能够让你依赖,并且未曾离开时,你们的信任关系就会更加坚固,表达脆弱和依赖对方也变得越来越自然,你们也会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建立联结。而如果“脆弱测试”的结果证明,他并不能给予你想要的回应,他的表现是冷漠的,甚至是伤害你的,那么也有助于你进一步地评估和决定这段关系。
你需要知道,相互依赖对于一段关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养分,而不是负担。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也会在你向他寻求依靠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以及对这段关系的信心。
3. 从小事开始练习依赖
虽然你已经让对方明白了你的恐惧,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你也要知道学习依赖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你可以从很小的事情开始,比如在你感冒生病的时候,请求对方帮你倒一杯水、买一盒感冒药。从这样相对积极的小事做起,要比一开始就让对方帮自己一个大忙,或者“掏心窝子”要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