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我的首要任务是喂猪。
每年过年之后,父母就开始捉一头小猪回来养,我管它吃。
它比我重要,每天早中晚,在我吃饭之前,一定要先喂饱它;它比我幸福,它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事都不用做。当时的我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腊月的某一天,它饱餐了最后一顿后,就被请上了”轿子“,晃晃悠悠进了供销社的屠宰间。
在那天之前,它一定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那一天,它再也不能像之前300天一样:吃了睡、睡了吃。
简言之,它无法用前300天的幸福经验,预知到第301天的悲惨结局。
这是经验的局限,过去的经验并不能给未来任何保证。
在一家公司待了20年,并不能保证第21年还能继续待在这一家公司;一位朋友职业发展一直不错,但是他突然失去了上升的空间,原因只是因为换了老板,新老板不认可他。
我说,经验并不可靠。
为什么呢?
第一是我们习惯于简单总结。
我们将复杂的问题,归纳为简单的因果关系,然后称其为经验或真理。
在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科都是这样:通过归纳和简化、忽略意外情况(而这些情况恰恰是我们应该予以特别关注的)、以平均化的思维,将复杂情况归结为直观的概念、定理、定律或道理。
我们学习它们,无心也无力考证它们是如何得出的,更没有办法思考它们的对错。
只要囫囵吞枣地背熟它们,我们就会有不错的成绩。
一旦在考试中拿到高分,我们就自以为掌握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拿到了打开未来的金钥匙。
进入社会,才发现社会关系比书本上描述的情况复杂得多,那些被忽略掉的事实才是更重要的。
按照爱因斯坦他老人家的说法:我们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
我们的总结通常是过于简单了。
第二是我们习惯于事后总结。
我们往往是依据事情的结果来找原因,你也知道,无论我们要找什么样的原因,都是相对容易的。
我们从成功中学不到任何东西,皆大欢喜之余,一些小过错或小因素就被忽略了——它们可能是成功无法复制的重要原因。
但如果失败了,我们也许能总结出一些有益的东西,不过先找替罪羊是最要紧的,至于TA是不是真正失败的原因,那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为成功、还是为失败找原因,运气的因素往往会被忽略,而在大量的情况下,运气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我们会以偏概全。
我们会以我们看得到的部分或容易获得的内容来总结,忘记还有看不到的东西,故意忽略那些不容易获得的。
这句话不难理解,想想看自己是不是这样?
我们总结时意识不到自身在观察中的偏见。
这句话有些拗口,该怎么理解呢?
我想起修昔底德在他的宏篇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说的一段话,真理是不容易发现的:不同的目击者对于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说法,因为他们或者偏袒这一边,或者偏袒那一边,或者记忆不完整。
你也可能是这样,总结时偏袒这一方或那一方,或者记忆不准确、不完整。
既然经验不可靠、世事如棋事事新,那我们就不要迷信经验或某些聪明人的道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伟人说得对:实践出真知。
好吧,小文章写到这里,算是写完了,这些话是我的经验之谈,既然是”经验“,它就应当归于不可靠之列。
像我文章中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就是简单归纳;我只写出三点,而不是更多,就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认可:能说出一二三来的人,显得有逻辑,有条理,有水平;超过三点,又嫌太多、太零散。
于是大家都喜欢这样(我也很喜欢),更有甚者,还有人开口必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以显示自己有本事。
其实……呵呵,你懂的。
声明: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量前十的原创文章
自己牛叉还不够,被牛叉的人觉得牛叉才可以声明: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量前十的原创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