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我是重读《半生缘》,读完之后发现我以前可能并没有读过这本书。
幸而我读了个开头就有人告诉我后面很惨,所以我这玻璃心看到最后也没有哭,大抵看书没有电影和电视画面感那么强,所以也不会那么容易哭的吧
要说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啊。
第一,你不得不承认好的作品是超越时代的,虽然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作品了,但里面对人,人心,人情,人性的认知和描写完全可以拿到现在来用。
向来我都说人性一直如此,没有变过,所以洞察人性的作品总会有人读。红楼梦如是,半生缘亦如是,其他经典的作品自不用多说了。
第二,张爱玲的文字下笔如刀,这是昨天看见一个豆友说的,我深以为然。虽然此书还不至于让我心如刀割,但是也让我怅然若失。
张爱玲写爱情和友情还是手下留情的,但她写亲情和婚姻,简直就如化骨绵掌一般,你乍一看没啥,都是淡淡的,可你再细看,必是重伤不治,肝肠寸断。
往年看她的书,我只觉得她是一个离群索居有疏离感的人,现在还是这样的感觉,她似乎总在说着,我跟这个世界不熟,你们爱怎样就怎样吧。
第三,说下主线爱情吧。世钧这样的性格吧,软弱又庸碌,确实不怎么样。可是曼桢就是喜欢他呀。
曼桢其实是一个很果敢干脆又热情真诚的人。怎么说呢?他们的性格是互补的,如果没有错过组成家庭应该还是比较幸福的。可惜的是,最终他们还是回不去了。
讲真,我很喜欢他们没有错过之前的感情,两情相悦,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对方,曼桢不那么早结婚是不想连累世钧,而世钧放弃工作回家是想要有经济能力与曼桢结婚。
这一段最最美好的初恋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初恋一样,青涩又生疏,却美好地可以让人一直怀念着。
只是后来的事情,怪曼璐心太黑?还是怪顾太太太愚昧?抑或是怪世钧太软弱?
我觉得都不能怪。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
世钧原本就是软弱又自卑的,这源于他的家庭和天生的性格。
而曼璐本身就是可怜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的嫉妒心和不甘心让她有了恶毒的决定。
可她不知道,一个人本性是不会变的,而一个人的心不在了是不可能挽回的。讲到底,她也是一个可怜的时代和家庭牺牲品而已,祝鸿才那样的人根本就没有真心的。
而书中其他的爱情,叔惠和翠芝,是不能在一起,曼璐和豫瑾是命运的捉弄,豫瑾对曼桢是求不得。
至于全书最狠的角色,窦文娴,她出来短短两天,就把“聪明的时候比谁都聪明,糊涂的时候比谁都糊涂”的方一鹏给忽悠住了,不得不佩服这位小姐的手段啊,这里面有爱情吗?这个实在不好下定论了。
最后,发一些对书中细节的感想,一些支离破碎的话,然后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些话是不是放在今天也说得过去呢?从来不是经济是否独立的问题,人的精神独立和果敢的个性远远比你的经济能力和受教育程度重要多了

这句话好像也挺有名的。

有时候并不是timing的问题,而是你喜欢的就是他,早遇见晚遇见都是他或者他这类人。
就像曼桢这样的,她可能也是喜欢世钧这种类型的人吧。
不过我个人是不喜欢世钧这种性格的人的。
前几天看见有人说读书有什么用,我觉得读书没什么用,没什么用的事情做起来才有意思呀,什么事情都要有用才去做的话会不会失去了很多乐趣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