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这里只有一所高中,升学率很低。
到我这一届的时候,很幸运,获得了一次“外出求学”的机会——去一所很优秀的私立学校借读。
记得分班的第一天下午,刚下课,坐在我前面的女孩子就转过身来,友好的问我名字,我低低地告诉她我普通话很不好,在本子上写给她看。那个时候的我,脸一定很烫很烫,因为紧张,因为自卑。
大一的时候,我做了一段时间的微商,有个画面让我印象很深刻。
我坐在教室外面的椅子上,等着老师下课的空档,低头编辑着我一会儿要发的朋友圈。学委走过来问我在干嘛?我跟她说在研究朋友圈怎么发更好,然后,学委说了一句我令我至今难忘的话,她说:
我一直以为你是那种默默学习、一心想要考研的好学生。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
不仅仅是她这样觉得,似乎我身边熟识的人都这么认为,或许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算太差,又或许,我长了一张忠厚老实、爱学习的脸,我也习惯了这样的认知,并在心里告诉自己,读书是唯一适合我的路。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认知都是内向、自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只适合低头读书。尽管有时候也会很羡慕那些活泼开朗、人缘很好的人,但从来不觉得我会是其中的一个。
直到大二的某一天,听到我舍友用羡慕的语气跟我说,感觉你朋友好多,人缘真好。我笑着说哪有。
到现在为止,我的大学已经过完了两年半,回想刚上大一的那个我,再对比现在的我,真的能感觉到自己不一样了。
普通话说得更加标准流利了;外表也看起来好了很多,至少不再每天被吐槽衣品;偶尔还是会自卑,但更多的时候,我愿意去尝试,勇敢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并且也越来越相信,只要愿意学习,不断总结,我可以做的越来越好;也在发展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着不一样的自己。
我的这两段经历时间都不长,都是四个月左右,它们共同告诉我一个道理:
不要以过去的经历来判断和定义当下的自己,因为人都是会改变的,不仅仅是外表,还有内在。你读过的书、经历的事情和接触的人,总有一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
不必太执着于当下的自己好不好,也不必纠结手头的事情做的好不好,因为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过去了便过去了,而你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内心,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把它过成你喜欢的样子。
加油哦^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