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读孙云晓的《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时,又一次引发了我对琴童练琴习惯这一问题的思考。太多的琴童家长告诉我,孩子练琴是一件让孩子和家长都备受折磨的事情,那么琴童练琴需要培养良好习惯吗?琴童练琴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都包括什么?我们该如何培养琴童良好的练琴习惯?琴童需要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了。今天的“谈琴说乐”,王老师来谈一谈琴童练琴首要的第一个好习惯是什么?王老师认为,琴童练琴需要培养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琴童要培养每天练琴的习惯。我们从琴童家长在这方面的认识误区谈起。
家长误区:学琴没有每天练琴的习惯也能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和爱好。一位家长跟我说过:“从学琴开始,我就不想逼孩子练琴,想尊重孩子,让孩子能主动的自己练琴。所以在这方面对孩子一直没有刻意强调过。”这类家长,很注重孩子的个人感受,属于比较民主型的家长,愿意尊重孩子,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理层面来说,从大脑神经联结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每天练琴。我们掌握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动作要领,大脑是需要时间来处理这些信息的。从最开始大脑接受信息,到形成自动化反应,这其实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在起作用。我们每天的练琴,每一次对乐理知识点的复习,每一次对手指动作的练习,都在刺激并且促进我们大脑的神经元形成一张网络,提高它们处理这些信息的速度,直到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思考,形成条件反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是每天练琴,而是隔三差五的练习,我们大脑的神经元什么时候才能形成联结?它处理信息的速度能快起来吗?神经元处理信息不快,我们孩子们的外在表现就是弹乐曲时不熟练,像我们说话时的磕磕巴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孩子们需要每天都练琴。
2,从学习这个行为的本质来说。学习包括“学”和“习”,“学”强调的是老师教和学生学。“习”强调的就是练习。只学不习是行不通的。学语文我们需要练习,学数学,我们需要练习,学英语,我们需要练习。学钢琴,同样需要练习。不管你让孩子学琴的目标是让孩子走钢琴职业化发展,还是想让孩子走非职业化发展(仅仅想让他们作为兴趣爱好),都需要保证练琴时间。一万小时理论现在大家都不陌生了。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研究,以20岁为时间节点,一流钢琴演奏家练琴时间为10000小时,次一级的钢琴演奏家练琴时间为5000小时,业余级的钢琴演奏家练琴时间为2000小时。站在心理学家研究的肩膀上,我们是否可以推论,单从练琴时间这点上来说,职业化和非职业化的区别是总的练习时间长短和每天练琴强度的问题。所以不管是职业化发展方向,还是非职业化发展方向,都需要每天练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管是职业化发展方向,还是非职业化发展方向,都需要每天练琴!都需要每天练琴!!所以,希望培养孩子学琴作为兴趣爱好的家长们要注意了,我们的孩子们也需要每天练琴,不能保证每天练琴,我们可能面临的情况会是:学琴不仅没能让孩子对钢琴产生兴趣,反而让孩子讨厌了钢琴,很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3,从生活经验来说,“假期综合症”大家都不陌生吧?惯性作用,每次周末两天小短假,五一三天小长假过后的第一天上班,我们需要去刻意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才能保证上班时的状态,否则容易出现上班时候的身心游离状态。在这点上,如果我们的孩子两天或者三天才能练一次琴。那我们的孩子们在练琴时,出现身心游离的状态就会比较多。不能专注于练琴,长此以往,这种练琴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基于以上3点的考虑,对于“孩子学琴不需要有每天练琴的习惯”,这个认识误区,家长朋友们有没有觉得清晰一点了呢?王老师的观点是:培养每天练琴的习惯,会让琴童们学琴之路更顺利~
下期“谈琴说乐”,王老师,继续帮您剖析——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
谈琴说乐,音为有你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