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工智能哲学
人类与科技共同进化

人类与科技共同进化

作者: 刘逸川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14:51 被阅读0次

——《柏拉图与技术呆子》书评

本书的副标题是“人类与技术的创造性伙伴关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作者提出了很多新颖而独到的观点。作者爱德华·阿什福德·李(Edward Ashford Lee)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他结合专业知识盛赞了技术的伟大,同时分析了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指出技术必须和人类共同进化。我很赞同本书的主要观点,只不过我的一些理由和作者不太一样。

作者从科学与工程学的关系讲起,对目前的“科学家比工程师高一等”的观点忿忿不平,他认为工程学并不是所谓的“应用科学”,而是一个同样甚至更具创造力的学科,有时还会走在科学前面,创造出科学还无法解释的新事物。我曾经也存在偏见,认为科学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工程技术的影响是有限的,新技术可能在几十年甚至几年内就被淘汰。后来我才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科学发现都与新的科研设备有着直接关系。科学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通过影响科学发现而同样影响深远,更不用说其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和人类与科技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令人震惊的观点:自然规律是被发明的,技术则是被发现的。他的解释是人类是通过发明模型去理解自然规律的,而模型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形,例如欧姆定律并不是真实规律,没有一个物理对象真正遵循它,因为多少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他引用了著名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David Deutsch)的话:科学更多是关于“好的解释”而非自然法则的。一个好的解释显然是发明而不是发现。与此相反,技术反而是被发现的,因为技术是由独立于人类的柏拉图式的理想构成的。即使人类没有发现,技术也早已在理想世界中存在,例如在手机出现之前,组成手机的所有部件已经具有了组合成手机的可能性,人类发明手机不过是发现了这种可能性。其实我觉得这个观点有点牵强,因为同样可以说模型存在于理想世界中,人类发现了模型从而发现了自然规律,这样一来发现和发明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除了上面两个观点之外,作者还结合具体的计算机知识表现了技术的伟大,例如分层的思想、软件的自我支撑、技术革命等等。为了让读者不要对技术的发展过于乐观,作者在第二部分讨论了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驳了“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计算”的数字物理学观点。

作者是反对数字物理学的理由是物理世界存在着超越计算的现象,他通过引用图灵的不可判定性研究成果,表明存在一些有用的但是通用计算机无法实现的信息处理函数。也就是说,宇宙的确遵循简单的规律,但是规律不会太简单,认为一切都是计算就简单得有点过头了。就像牛顿第二定律:F=ma,令人体会到宇宙的简单之美,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真实情况,宇宙没有简单到这种程度。作者的另一个理由是宇宙是连续的,而数字技术是离散的。他举了抛硬币的例子,指出在真实世界中抛硬币的结果并不是非正即反,而是可能会竖着掉到泥巴里,需要用很多的比特来描述硬币的这种情况。

我也反对数字物理学的观点,只不过我的理由不太一样。我的理由是计算相当于一种理想化的视角,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研究客观世界的思想,但是真正的客观并不存在,每个计算的主体(人类、计算机等等)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如果一切都是计算的话,意味着一切都可以完全数字化,也意味着几种元素(例如碳、硅)就能表示所有的元素,这是这些元素无法承担的地位,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众多元素的一小部分。例如,要数字化表示一个原子,恐怕目前地球上所有硬盘加起来都存储不完其信息,要利用该原子实现某个目的,最高效的方式是利用该原子的物理实体。虽然我们可以模拟很多事物,但是真实世界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即使能够模拟也会导致开销过于巨大而不得不放弃。这体现了参与性,即我们必须在我们同一个层次去理解和改造宇宙,我们自身也是被理解和改造的一员,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虚拟化世界的控制者。

这种参与性也体现在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上,人类在提升科技同时也改变了自己,正如作者所举的编程语言的例子:一种编程语言被创造之后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类思想。同样的,对于科技而言,脱离人类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因为科技还不够成熟,而人类一种已经被长久的时间证明过的可以稳定存在的物种,各方面都比较完善,能够纠正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偏离、冒进、滥用等问题。在现阶段,虽然是共同进化,但是科技更像是人类的孩子,而人类在指导科技的同时也对自身有了新的理解。

我曾经非常喜欢读书,在当时看来,泡图书馆博览群书简直太美好了,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并没有什么。正如本书中提到的谷歌很早就计划将所有书籍都数字化,当时还遭到了爱书人士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会使书籍失去灵魂,但是一名谷歌工程师的解释是“扫描这些书不是让人们去读,而是让人工智能去读”。人类的时间、精力、记忆力等等都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博览群书的天才和人工智能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不是说比不过人工智能就不应该读书,而是应该读更重要的书,花更多时间去完成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在未来能够与人工智能的优势互补。我减少了读书数量并更加追求质量,本书是我认为的重要的书之一,的确没有让我失望。

相关文章

  • 人类与科技共同进化

    ——《柏拉图与技术呆子》书评 本书的副标题是“人类与技术的创造性伙伴关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作者提出了...

  • 随感

    6.8 人类进化是有缺陷的,科技代替了人类进化。科技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下去,并不代表人类的缺陷就由此消失。科...

  • 人类进化走向

    1、归真 人类返回到古人进化方式,注重身体和灵魂双层修炼阶段。 2、单一进化 人类放弃身体进化,依赖高科技,把人类...

  • 劳动神圣,避免科技《失控》,得问丞相借东风

    《失控》讨论的主题是人类跟科技的进化,科技要如何保持被控制而不失控?需要人,需要保持进化的人。 《失控:全人类的最...

  • 科技的意义是什么?《美丽新世界》书评

    科技的意义——幸福与痛苦让人类自拥有更多选择 在《美丽新世界》中存在的文明世界是进化的人类遵循科技的逻辑,剔除让人...

  • GitHub与新人类

    2050年,人类迈入新人类文明时代新人类与超级计算机(代号Github)共同进化,世界观也变得有趣 关于生命终结 ...

  • 史前高度文明的灭亡启示录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成为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技发展的根基,只有人类的越来越进化,才有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所以,当考...

  • 人工智能-黎明之前的阵痛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史就是技术解放人类的变革史。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解放了双手,学会了...

  • 生命发展简史(五)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据研究发现,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如大猩猩、黑猩猩等)的共同祖先为,大约五千五百万年前的远古猿类。远...

  • 人类还会不会继续进化?

    人类会不会停止进化。以前人类的科技、医疗远没有现在发达,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能法则,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将难以适应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与科技共同进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le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