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晏溪
一,走出舒适圈,没那么痛苦
长期处在「舒服」的环境,你会慢慢适应,习惯于不动脑子、就自然有人把信息喂到耳边的状态 —— 今天又学到了几个知识点,又充实了自己,对这世界的理解又深刻了几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欺骗。——佚名
自打我决定加入行动营的那刻起,就没闲过。怎么说?
入营要写申请,这是最低门槛。所以我奋笔疾书输出了1000+字的申请,从这一刻起我就开始逼自己走出了舒适圈。直到后来我成功入营,也没喘息片刻,又迅速加入到每日打卡的大军之中,与各路老铁竞相追逐,根本停不下来。
要说这是种什么感觉,我想说两个字:痛快!
压力与动力交织在一起,不断将我从懒人坑里拉出来,紧逼着自己行动起来。一天一本书,每日输出1000+的文字,放到从前完全不敢想象,现在都实现了。
每天都忙碌的活着,永远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吃饭,回家路上,睡觉前,就连上厕所的碎片时间都不放过!我曾为那些每天忙碌无止境的人感到惋惜,此刻我只想认真说一句:为自己忙碌真好!
过去,我以为自己挺上进。周围人不爱读书,我却对各种各样的书爱不释手,每日阅读。我曾把它叫做:走出舒适圈。
现在,我只有一个感受:以前过的真轻松啊!原来见识短说的就是我这样的。
但幸好,我加入了行动营,一切都还来得及。
每天从睁眼忙到闭眼的感觉原来还不错,每天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的日子只有体验过方知好。
没有经历过不停“折腾”自己的日子,又怎么能体会到成长的幸福。
也因为自己真正走出了舒适圈,才发现原来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圈子更令我舒适,这是一种焦虑有了着落的安心感。
二,利他又利己的事,立刻去做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爱默生
如果说行动营里有什么打破了我以往的认知,我想非利他莫属。
有人害怕吃亏,所以尽可能不麻烦他人,也绝对避免被人麻烦。
有人害怕拒绝他人,所以经常吃亏,做着吃力不讨好的“老好人”。这类人的利他行为是出于免除内心愧疚和在意他人的看法。
我曾经就是以上两类人的混合体,程度虽不至于极端,但每个都能沾点边。所以本质上不想付出,但出于逃避拒绝的压力,我做出了利他的行为,这种利他是消极的。
也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守得住底线,懂得拒绝,又乐于向优秀的人学习,并且主动发挥所长去帮助他人,为了将来能一路同行,相互成就,而主动选择利他。这种利他是积极的。
我在行动营里学到的利他正是出于自我成长的积极心态。
我是一枚普通的设计,没想自己在听说读写的行动营也能贡献一些力量。业余时间帮老铁p头像,设计主题海报,这些我曾经十分抗拒的事。过去有人想借我的专业帮助他,我内心一万个拒绝,觉得自己被利用,觉得对方不懂尊重我的时间。
这么想不对吗?也不是。确实有人不懂珍惜他人时间,因为他们自己的闲暇时间多到要靠打发才能过去,他们不会珍惜自己的时间,又怎么可能珍惜别人的时间。对于这类人,我可以远离,当然也可以帮助他做出改变,至于值不值就看自己怎么权衡吧。
现在,我主动帮助他人,看上去是先付出,其实早在加入行动营的一刻,我就已经赚到了。
猫叔的社群充分给我们提供许多相互连接的空间和机会。我只不过是付出了一点点金钱就能连接到如此多优秀奋进的老铁,难道不是赚了吗?再说先付出又有什么不好呢?未来也许就是手拉手一同前行的伙伴,现在互帮互助,彼此助力,成长也会更迅猛!
三,那些曾被我忽视却无比重要的事情
- 猫叔独家阅读法
关于挑书这件事,我一直很随意。
现在不禁会发问:我到底是挑喜欢的读,还是专业的,又或者围绕一个主题读书?到底是自己默默学学,还是找个伴一同进步?我要怎么做才能更高效地消化知识?
在猫叔【更有效的读写说课】里,我终于找到了方向。
无论是有趣或专业,碎片或主题阅读等等,它们相互之间都不矛盾,我可以同时选择两项进行,也可以从最能接受的方式开始,猫叔推荐了十种方式,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复述。开始行动才是王道!
- 嗓音好神奇
印象最深的一场群分享课就是钱媛媛老师的【如何打造好声音】。
课堂上有几个声音小练习,大家都踊跃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把每位老铁的声音都认真反复听了好几遍,忍不住发出感慨:声音对于塑造自己的形象真的很重要啊!
老师的声音自不必说甜美温和但坚定,我还喜欢Alice的声音,温柔恬静不骄不躁,像是在吟唱晚安曲。
我自己也尝试着用老师的方法念了几段不同场景下的句子,读完了还给我老妈听,乐得我妈笑哈哈地夸我。
那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训练嗓音有多重要!
- 打造高质量朋友圈
什么?朋友圈还要悉心经营?山海先生的分享课又一次颠覆了过往的认知。
原来经营朋友圈也是在塑造个人品牌。
山海先生从微信名字,头像,签名到朋友圈发圈时间,内容等方方面面教我如何打造更高质量的朋友圈,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
于是课程结束后,我立即去海马体拍摄了个人肖像照。改变的第一步就从头像做起吧!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原先都不重视,但它确实十分重要的事实!
- 书读了不用,有卵用?
以前读10本书,也许只有一个点能运用到现实。书读了不少,脑袋却依旧空空。正好印证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这是书的错吗?不是。是自己不会读,更别谈要怎么用。
打从来到这儿,脑袋里有一个观念不断被翻新不停被强调——读书是为了践行,读书是为了解答问题。
赵周导师的碎片化时代的知识管理教给我知识要如何联系到自身经历,如何发现知识的适用边界,如何把书当作资源,主动地构建和组织信息,纳为己用。
猫叔的读写说课也一再地强调读书有一项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解决现实问题。
还有每日打卡文章,有好多老铁将书中知识结合自身经历书写成文字,然后吸取知识的养分最终应用到现实生活。
总之一句话,读了不去做,有卵用!
四,尾声
短短一个月,我收获的远不止以上说的这些,但也许足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澎湃和感激。
短短一个月,前进的脚步更坚定,前行的方向更明确,未来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
最后我想对自己说:成长无法立竿见影,只有永不停下积累和践行的脚步,才能跨越一个又一个的临界点,突破了就是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