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年初上来深圳开通微信公众号以来,总是迫不及待的更新一些文稿,但写一些什么样的内容,这确实是我比较纠结的一个地方。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出来。
好了,进入正题。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列举了一些超越个体的成功人士,分析了他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因素,以及文化传承对他们成功的影响。所以今天我挑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章节来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分享。
1、稻田文化与亚洲学生的成绩。
亚洲学生的成绩好,是世界公认的。在美国留学的亚洲学生当中几乎大部分的亚洲学生比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数高。书中列举了亚洲的数字确实比英美的英文数字容易识别,所以在亚洲学生很小的时候,对于数字的理解就比英美的孩子们理解的深刻得多。但格拉德威尔从文化方面分析了一个结论:亚洲文化中的“稻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学生成绩的提高。
我们现在说说稻田文化。我的家乡在湖南长沙附近,这里的人们相当的勤奋,打从我记事开始,我几乎不会缺席家里大部分农活的耕作。
这种农活我当时特别的不愿意参与,但是现在想想,我觉得这种劳作对我的锻炼是特别有意义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了我的韧劲。特别是在收割的时候,即使到了夜晚,没有把田里面的事情给干完的话,也不可以提前回家。
这种重复又很辛苦的工作使得我打小就想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破除这种状况。后来我通过读书办到了,当然还有很多种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经商或者学一门手艺,我通过读书改变了我极有可能成为农民的身份。
种植水稻是一个相当多工序的系统性的工程,从种子的挑选到在水缸的恒温环境下逼迫种子发芽,再把种子撒到稻田培育,防止鸟兽的践踏,以及田间水的深度,时令的把握都有极其苛刻的要求,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收成的好坏。
当然现在的情况没有八九十年代那么严苛,即便不种田,物质也极其丰盛。这些文化传统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这种精细化工作的农耕文明,对应到学习上来就是学生们连续不断的学习。我记得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吃完晚饭便有自觉在家进行晚自习的习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进入大学。
2、稻田文化对亚洲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以中国为例,中国江南的稻田面积都不大,一般是以家庭单位进行耕种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想要增加产出,只能依靠更熟练的耕种技术和更精确的耕作时间。人类学家弗朗西斯卡·布雷将稻田文明归为“技术导向型”农业:你得更精心的锄草,更小心地施肥,密切观察水位变化,有效地控制黏土层,利用好稻田的每一寸土地,你才能获得丰收。
很显然,通过这种稻田文化的影响,努力工作的品质在亚洲人身上很常见。在西方各大名校,亚洲学生总是被认为最后离开图书馆的人。
3、复利的作用。
努力的耕种并不能带来命运实质性的变化,但如果把这种品质运用到其他方面,则可能带来巨大的复利作用。
“知识和生产力是一种复利”。我在读大学时,经常看韩剧,韩剧里面男主角如果想为女主角做一件事情,或者说要买一枚戒指讨女主角欢心,如果缺钱的话,那该怎么办呢?那么男主角一定会去工地搬砖,赚取足够的钱去买所需之物,成功博得女主的芳心。但现实是搬砖并不会产生复利,但专业知识可不是这样,光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这时你必须选择做一些比较有复利作用的事情。
你学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做的越多,机会也就越大,这就跟投资一样,是一个利滚利的过程。
由此认知:成功是一系列因素的结合体,并不是勤劳就会成功,而是你要把这种勤奋品质运用在对的领域。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确实会给后代的成就带来影响,就如亚洲的稻田文明就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亚洲学生的成绩总是领先于别国的学生。选择那些对自身能够产生复利作用的职业,也许你能够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留言提醒,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