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如何产生灵感?
内心保持清静。
就这么简单?
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如果你要想产生灵感,首先需要你有相关信息的基础,而且这种基础是深刻的。
举几个例子:
1.凯库勒因为对某一种物质的结构式未搞清楚而非常烦恼。1865年的晚上,他梦见了一幅蛇咬自己尾巴的图,因此而发现了苯环的结构。
2.沃尔特一直渴望创造一个新奇可爱的卡通形象。有一天,正当他冥思苦想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小老鼠在偷吃面包屑,灵感涌了来。立刻画了几张卡通老鼠的图片,这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米老鼠的形象来源。
3.瓦特偶然发现在水蒸汽的作用下壶盖被顶得很高,这使他产生了灵感,经过不懈的研究,终于发明出了蒸汽机,
4.鲁班在某次割草过程中,手指被锋利的草叶割破了,他发现草叶边缘是锯齿状的。回家后他改造工具,发明了锯子。
表面上看这些人灵感来源于偶然,其实这是他们专注思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只有深度思考,当相关联的事物或者现象出现时,才能被捕捉而产生灵感。
不然,你看见壶盖被水蒸气顶开会想到蒸汽机吗?你的手被草割破会想到发明锯子吗?
没有深度思考这个基础,灵感摆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弃之如敝履。
所以,灵感是怎么来的?
一紧一松。
紧指的是专注、深度思考的精神紧张感。松指的是精神放松后的安宁心态。
这一紧一松正应了阴阳理论。
《易经》说:
太极生两仪。
紧和松如同阴阳的关系一样,并不是泾渭分明、彼此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所以,并不是说只要有一次的深度思考加上一次的内心清静就能产生灵感,“一紧一松”指的是方式,而不是次数。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灵感比较罕见的原因。
“阴”与“阳”之间存在一个“化”的过程。
比如说智慧。
什么叫智慧?
知道而易行,慧也。
知道了并改变行为,才叫智慧。
那么,“知道”与“行为”看作阴与阳的话,那是不是说知道了“知道而易行”这个道理就能做到了?
并不是。
如果每个人学到一个道理后就能付诸实践,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感慨:
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化”字。
就是“知道”转化为“行动”的化。
而且这个“化”的过程是看不见的,它是一个微观的过程。
灵感也是如此,需要通过深度思考转化而来。
因此很多人说,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但是,我们明白了原理,可以提高“灵感”出现的概率,那接下来的关键就看自己的下的功夫有多深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