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刘慈欣的《三体》,书中惊心动魄的情节,让我对科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作者的狂热崇拜。恰好今年上映了一部由他的书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便毫不犹豫地买了票。虽然没看过原著,但丝毫不影响我对电影的期待。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形容,是震撼。它以拯救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并没有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体现出一种大格局的美。
影片中,太阳将在三百年后发生。大爆炸,吞噬整个太阳系,地球不得不建造许多行星发动机,逃离太阳系,并发射行星站伴飞。地面温度急剧下降,人类不得不生活在地下城中。为了地球的永续发展,主人公刘启的父亲刘培强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庭,去往遥远的太空接受任务。一晃就是十七年,一路上,刘启严重缺乏父爱,只有还在初中的妹妹韩朵朵和姥爷韩子昂陪伴。因此,这个可怜的孩子对父爱的认知,几乎为零。
镜头来到妹妹的课堂中。 老师提问班长,希望是什么?班长用矫揉造作的嗓音答道:“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惜的东西,是我们回家唯一的方向。”一旁的韩朵朵嗤之以鼻,一脸不屑。看到这里,我也同她一样,对这些大话没有一点好感。
后来,刘启带着妹妹离家出走到地面上去,不料那天地下城坍塌,行星发动机出现故障,人类不得不停止发动机运行,进行维修工作。此时地球已接近木星,即将被木星吸引吞噬,发动机必须立刻重启,帮助地球逃离木星引力。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重启发动机急需火石,于是全世界人民开始了最后的救援。由于事关地球命运,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机,由于此次行动不计代价,刘启等人被迫加入了CN171-11救援队,开启了救援之旅。一路上,坍塌的房屋,陡峭的山崖,他们都走过来了。最令人震撼的是,在北京市已成废墟的高楼中,救援队的成员只为让姥爷多活一会儿,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跌落在废墟之中。这也让我领悟到,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之间已没有了你我,有的只是同类间的信任与依赖。
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苏拉威西的转向发动机站台前,却发现有别的队伍在他们之前已经将火石送达,这意味着他们先前的努力,几乎是徒劳的。他们的喜悦中,因此夹杂了几丝惆帐。这时,全球广播响起,广播中报道,为时已晚,木星引力大于发动机动力,地球即将在三小时后毁灭。保留空间站,作为人类文明最后的种子。地球上所有部门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立刻回家,看看亲人,和亲人作最后的道别。联合国还是很人性的,即使是任务失败,也会顾及人们的儿女之情。广播结束,人群一片寂静。之后便传来人们的抽泣声。看到这里,我也不禁感到十分失落。就在这时,刘启灵光一现,想到了木星中大部分是氢气,而大气层中有大量氧气,点燃它们,可以发生剧烈爆炸,推力足以推动地球,逃离木星。点燃的条件,仅仅需要一点火星,希望就在眼前。在这激动的时刻,刘培强来电,与刘启道别。刘启高兴地将计划告诉了父亲。刘培强急忙致电联合国,却被告知,这个计划早在几小时前,由以色列科学家提出了,因无法找到火源而被否决。救援队又是一片寂静。
突然,队里的程序员说到,可以将推进器的程序改编,使火焰更高,从而达到目的。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在联合国的支持下,韩朵朵发表了最后的演讲。演讲中,她提到了班长所说的希望。可见这经历的一切,已使这个姑娘变得成熟起来。希望,就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回家唯一的方向。刚准备离开的人们纷纷回头,做最后的努力。可是,计划正如联合国所说,失败了。改编后的推进器火焰,没能到达点燃距离。人们再一次沉默了。这时刘培强已将空间站点燃,飞向木星!木星最终被点燃了,地球离开了木星引力,开始了漫长的流浪旅途。
这部电影既让我感受到了灾难中人间的温暖,又让我感受到希望的可贵。我会坚定自己的希望,像影片中的救援队那样,就算希望再渺茫,也要努力去奋斗,努力达成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