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不喜欢去图书馆了。
在我们的认识里,图书馆往往代表着“安静”、“学习”之类的字眼,是一个理想的看书学习的去处。但是现在我去图书馆的时候,我很难有这样的感受。
反之,我看到的是小情侣们肆无忌惮地调情,也不知道到底是来学习的还是来谈恋爱的,要是谈恋爱的话是不是找错地了。我听到的是一些人肆无忌惮地说话,全然不顾声音是多么影响其他人,甚至连接电话都舍不得出去说。我看到的是一些人带着大堆的零食,然后发出各种恼人的咀嚼声和吞咽声,还一脸享受的样子。
这些都很常见吧?我看到过朋友圈很多人吐槽抱怨,甚至咒骂。
还能好好地在图书馆安静学习吗?
所以导致我现在去图书馆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审时度势,尽量挑个角落坐下来,因为我只想安静地看会书而已。很多次因为边上来了要不是吃鸡蛋就是叽叽喳喳聊不停的人,我不得不选择逃离。
没错,真的是逃离。
我不知道以后图书馆是不是得专门分出情侣专区、休闲娱乐区和学习阅读区来,这样才有可能圈起来一点安静的地方?但我想,哪怕真的这样做了,满足了你们谈恋爱、吃东西、聊天的个性需求了,最后学习阅读区的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我向来对大多数人的素质没什么信心。
更何况这个问题里面其实还涉及到更深的一层内容,就是我们的公共空间意识的欠缺。
诚然,我不否认的是,谈恋爱、吃东西和说话这都是你的权利,任何人无法剥夺。但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啊,你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得分场合的好不好,也得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的好不好。一个成年人了,这点道理应该能想得明白。更别说图书馆就是个纯粹的读书的地方啊。
我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遇上上课喜欢讲话的同学,老师会说:不听可以,但是别影响其他人。
道理是一样的,你起码不能影响其他人吧。
因为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免费使用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我们在使用这项资源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正在使用这项资源的人吧。对公共空间或者说公共资源的使用,是需要有“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观念的,是需要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反过来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体谅。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使所有人的利益能得到最大化。
说大了,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说小了,这是一个人的道德自觉和修养的问题。只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种自觉。所以你去看我们的公共场所里,不得不把很多东西明文规定然后标示出来,比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此地禁止大小便之类的。而这些其实真的完全可以不需要。
我想当有一天我们的公共场所中的所有“禁止吸烟”之类的标语都换成“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之类的话,那时候我们的社会一定是高度文明和发达的。
好,回到现实,我们不得不说公共意识的缺乏并不是什么单一因素所造成的,也不能仅仅归结于个人素质的问题。环境、历史都会有所影响。
比如说历史,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处于一个“集体主义”的年代,东西都是公有的,连烧饭的锅都是得上交集体的,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所以也就导致大家都在想办法把“公家的”变成“自己的”,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更没必要尊重,抢到的就是自己的,拿到就是赚到。我才不会管别人怎么样,对我来说,别人拿到的多了就等于说我拿到的少了。
你看明白了吗?
而尽管我们现在距离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很久,改革开放也进行了快四十年,但是这种思维深处的东西并没有消失,还残存在很多人的思维的底层,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一些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种情况,也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然好转。所以我们要搞精神文明建设,其实建设的就是这些东西。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自觉和努力更是必不可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