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遗失的智慧》,本书告诉我们除了“萝卜”和“大棒”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这本书的主要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他的上一本著作《选择的悖论》也是全球畅销书。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医生面对癌症病人是否应该说出实情?法官面对抢劫犯应该如何判决?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通常我们的做法是奖罚并重,也就是我们一开始讲到的:萝卜和大棒。这是传统的西方社会的做法,而本书作者提出了第三种解决方案,作者称之为:实践智慧,和中国文化中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我们不仅仅要懂得知识、智慧、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根据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符合现实环境的行为决策。实践智慧强调的是随机应变,而不是循规蹈矩,按章办事。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人情世故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认为人情就是不讲原则、不讲规范、不讲法制,但实际上就像我们所说的,法律和规则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很重要。既有法律,也有人情;既有制度,也有宽容,才是作者所提倡的实践智慧的精髓,这正是我们遗失的智慧。
读完本书,你将获得新认知:
1. 什么是遗失的智慧?
2. 为什么我们需要遗失的智慧?
3. 如何在实践中获得智慧?
4. 为什么制度和规则阻碍了实践智慧?
本书金句:
1. 在亚里士多德眼中,知道如何变通规则以适应不同情况正是实践智慧的内涵。
2. 实践智慧是意愿和技巧的综合。
3. 实践智慧看起来难以捕捉,它存在于灰色世界,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4. 制度之上忽视人格特征的重要性,如勇气、耐心、决心、自制和友善,智慧至上则以它们为中心。
5. 实践智慧与善于倾听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有了实践智慧才能很好地倾听,善于倾听反过来会使你在实践时更有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