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知行合一。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问宰我(孔子的弟子),做土地神的神位用什么样的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人用的是松木,殷人用的是柏木(长长久久统治天下),周人用的是栗木(想让老百姓遵从周人的统治,让百姓害怕)。”孔子告诉宰我,已经过去的事无需再解释,已经完成成为定局的事不要再劝谏,过去的事如果有错的话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要再追究了。我们对待错误或者失败用什么样的态度,无需执着于过去让自己受害的事,不可改变不的事我们要接纳事实。对待过去事既往不咎,往前看,放下包袱,从过去的错误失败中总结学习,最大的价值在过去的失败中检讨反省,不贰过,完善我们的人格。
学习三年来我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纠结不内耗,不再以受害者的心理沉溺于过去的“恩恩怨怨”中,如同那只屁股受到伤害的猴子,一边把伤口展示到大家面前,一边往伤口上撒盐,伤口愈合的愈来愈慢,围观者也无法治愈一个没有能力疗愈自己的人,只能靠自己内心的强大,把过去的一切全部倒掉斩草除根,与过往做一个诀别,没有谁的人生不经历点儿什么,我们即学会做人生的主角儿,又要如同孙悟空超凡脱俗的能力,学会72变,跳出事件看本质,心态是治愈自我的一剂良药。轻装上阵,缔造圆满人生。
最近一段时间在忙碌的日子里领悟到了止语更高层次的含义:少说话多做事,不指责不抱怨,止语是自我消化情绪的最好方式,减少了很多牢骚和抱怨。每当有情绪和不满想要表达、发泄时,止语及时止损,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萌芽状态,即便是对方不理解,无妨。不过是借这件事修我们自己的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遇事修心,借事练心。
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外出,然后与父亲汇合,到了地方父亲看到我带来的东西脸色瞬间掉下来,让我承受不住的不舒服,路上还高兴的想着这次肯定不会挑出毛病,结果却出乎预料。一个上午我始终保持沉默止语,想把良好的状态呈现出来,避免把负面情绪给到无辜的人。沉默过后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在一次次做到、突破中跨越了一道道坎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