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君
还是那句话,一个猛子扎进禅绕里,不幸的是,老友又给出助力,让我整个人全都扎进去了,完全浸泡在其中,这就是五一前后的朝朝暮暮。
今天来个小总结,因为还有几幅在路上,仍在途中,等最终完成后,再来余下的总结。哈哈,好饭不怕晚滴。
这次的小结,只是对画展的几幅作品做个记录,留下那些美好。
老友帮我最终确定了围绕山庄文化为主题的版面设计,那份睿智,实在佩服。
避暑山庄这是主题~避暑山庄是我们家乡人称的后花园。这里是大清朝留下的文化遗产,是跟着康乾盛世辉煌过的皇家园林。
老友有手艺,直接在电脑上把康熙大帝的墨宝抽出线条,之后就是我的缠缠绕绕了。
我想表现出山庄厚重的文化底蕴,但又不能失去风雅与活力,于是每一个字单就个体的图样设计,我尽量贴近字义本色,把字体按笔划做图样分配,这样就不会有违和感,整体还算谐调,自我感觉良好。
不想,老友直接拍板~就是他了。嗯嗯,老友的眼光专业,品也高,你说,我是不是该自谦了呢。
棒槌山这是家乡很有名气的一块巨石柱,在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里,形上粗下细,似棒槌,俗名就是“棒槌山”了。石头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7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
棒槌山远近闻名,可谓神石。清楚记得小时候家乡的人们最爱的一款夏季汗衫,上面有一句“登上棒槌山,能活一百三”,可是令观光客们争相买之的最朗朗上口的广告语。
为了让棒槌山充满生机,我选用了嫩叶图样做主体,以线条表现山峦重叠,以新月、光环将石柱包围,使其熠熠生辉。
南山积雪南山积雪,春天里,有一朵雪花,与南山积雪亭相映生辉。
下面是康熙和乾隆为南山积雪的题诗,分享给大家。
康熙诗:图画难成丘壑容,浓妆淡抹耐寒松。水心山骨依然在,不改冰霜积雪冬。
乾隆诗:芙蓉十二列峰容,最喜寒英缀古松。此景只宜诗想象,留观直待到深冬。
水心榭水心榭是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
在山庄的湖区,银湖与下湖之间,跨水为桥,上列亭三座。
榭在水中,两旁碧波荡漾,四望皆为画中景,确有“飞角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之诗意,大美!
我由近及远,采用闪烁的沙特克、韵律,就是为了表达波光漓漓的醉人景象。
老友的御道有点斜,我便用了菱形格,台阶嘛,这样才立体,一步一格一脚印,脚踏实地咯。老友笑而不语。
金山亭这是位于山庄内如意洲以东、隔澄湖相对的金山亭,是康熙南巡时喜江苏镇江金山景物,于山庄内仿造的一景。
金山亭,筑亭台楼阁于怪石之间,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保,如紫金浮玉。
我以涓涓流淌的水将金山亭衬托金山湖水环保的秀美,以滚动的水珠传递紫金浮玉的灵动。
但老友看完,与其他比较后给出“次之”的评价,我隔着屏幕也能看到他微微摇动的大脑袋了。
你,是在慨叹自己没看懂吗?
我,可是在尽力表达着了呢!
但无论如何,都要把温暖的谢隔空道一声~给力!
暂到此。明来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