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做梦?
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
在群体之中,是否存在理性的人?
这5本书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1
《梦的解析》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3年12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终生从事写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
文摘
◆ 梦的不愉快性质与梦的伪装息息相关。正因为理性(或意识)对梦的主题、欲望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试图压制它们,欲望的内容不得不进行伪装。梦的伪装,实际上是梦的稽查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妨这样定义——梦是一个(受压制或者被压制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
◆ 即使是内容痛苦的梦,也可以用欲望的满足来解释。这一类梦的解释,肯定会牵扯到很多我们不愿意讲出或者不愿意想到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出现在梦里,就绝不仅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梦中唤起的痛苦感情,正是为了阻止我们提及或者讨论那些痛苦的事情。
2
《洞察人性》
(奥)阿德勒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6年08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分“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作者运用个体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真实案例分析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帮助身陷困境的现代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走出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迷宫,找到与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方法。
文摘
个体心理学据此建立了一种体系与方法,颇具启迪性,具体说来就是,把人类行为看成一个关系群,该关系群产生于对特殊目标的追逐过程中,与目的相符,以人类身体的基本遗传潜力为基础。但经验显示,尽管个人努力追逐某项目标是种假设,但这种假设不光是种合理虚构,假设的基本规律还跟真实存在于意识或无意识中的实情有大量共同点。所以努力追逐某项目标,也就是精神生活的目的性是一项真实存在的基本事实,而不只是种哲学设想。
3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古斯塔夫·勒庞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01月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之称。从1894年开始,勒庞发表了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具有很大的有影响。
本书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勒庞在书中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本书不仅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必备书,对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者们也有所帮助,例如书中有关选民群体和议会群体心理的研究,对于从事或研究政治经济的人们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文摘
◆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群体中的个人极易受刺激因素的影响,转眼之间就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就义,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
◆ 在社会问题当中,就像在生物问题当中一样,最有效力的因素之一,就是时间。它是唯一真正的创造者,唯一伟大的毁灭者。是它将沙粒汇聚成高山,让洪荒时代微小的细胞成长为高贵的人类,数百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任何的现象。如果给一只蚂蚁足够的时间,那么它就有可能将勃朗峰夷为平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4
《社会性动物》
(美)阿伦森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阿伦森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师从20世纪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的心理学家。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而本书正是社会心理学经典中的经典。它是讲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见、攻击性、从众性和利他行为等诸多方面。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本书也提供了科学的答案。《社会性动物》内容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被译成14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发行,吸引的读者之多令其他任何一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都难以企及。
文摘
很简单,要记住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正如你想象的那样,对自传体回忆的修正不是随机的。相反,我们具有强烈的倾向,用黑兹尔·马尔库思称为自我设计的方式来组织我们个人的历史,将关于我们自身的连贯的记忆、感受和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因而,我们的记忆会被某种方式所歪曲,以便有可能与我们对自己的总体印象吻合。如果我们对童年时代有一个笼统的印象,如不幸福、父母冷漠而疏远,那么儿时发生的与笼统的印象相反的任何事件都比与之一致的事件更难被回忆起来。所以,多年以后,我们的记忆变得越来越一致,越来越不准确。这样,我们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我们的个人历史。我们并不是要为过去撒谎,只是无法准确地记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塑造自己的记忆。
5
《自控力》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著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7年10月
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她结合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全新研究成果,开设了“自控力科学”课程,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广受欢迎的课程。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胃口和行为的能力,在很大限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财务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败。它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自控力》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你认清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控力,并做出改变一生的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减肥、管理收支、减缓压力、克服拖延症、成为好家长,还是找到你的生活重心。
文摘
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抵制诱惑、癖好、干扰和拖延。这不是个体的弱点或个人的不足,而是普遍的经验,是人所共有的状态。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问题,则是自控的关键。我深信,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