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心理学书籍,它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生活的真谛。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成为自我。
读完这本书,像是完成了一次心灵之旅,改变了我的一些思维方式,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识到一些行为的本质,更深入的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
人生是追求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我们读书学习也是一场走向心灵成熟的旅程。
这本书可以说处处是哲学,处处都是经典语录。
它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医生 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心理治疗实践,被誉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这本书被西方媒体誉为出自“上帝之手”。
少有人走的路是深入心灵的一段艰难旅程。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在本书的开篇就向我说明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人生苦难重重”。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
文章的第一部分讲的是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律呢?
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文章列举许多精神疾病的案例向我们说明逃避问题、无法承担责任带来了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心理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最终形成“神经官能症”或者“人格失调症”等精神疾病。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推卸责任,可能当时会感到轻松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
人生的痛苦与问题具有非凡的价值,只有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那么,我们为何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
靠什么去坚持自律?自律的原动力是什么呢?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什么又是真正的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灵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的本质博大精深,难以探索。可是我们的心灵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与非爱的本质区别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文章同样运用了大量的精神分析案例分辨爱与非爱的本质区别,以及非爱给心灵带来的桎梏。
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真正意义的爱,即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让自己与他人都获得成长。
爱的本质之一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文章的后两部分讲了成长与信仰,恩典。
文章末尾讲到了阻碍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碍是懒惰。人人都有这种原罪,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里的懒惰与我们所理解的懒惰是有差别的。
懒惰不是指你偷懒,而是你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感。文章引用了亚当与夏娃的神话故事。有人认为,亚当与夏娃没有去问上帝为什么制定法律,不允许他们偷吃苹果。其原因不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天生懒惰,而是他们内心的恐惧。他们不敢面对令人望而生畏的上帝,害怕上帝大发雷霆。
因此,他们宁可选择一条简单的出路,一条不做正面对峙,而是默默绕开的、不合理的“捷径”。他们希望仅凭现有的认知,就可以平安的活下去。质疑上帝或许会给人带来麻烦。
很多时候,我们面临人生的诸多问题时,宁可维持可伶的现状,也不想通过努力摆脱困境。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尽管读完这本书,了解这些内容后。心智成熟的路途仍旧艰难而孤独,常常让我们丧失勇气。
心智成熟之旅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脚下的路,面对不确定的人生。在焦虑的年代获得心灵的成长。
这本书适合终身阅读,每个年龄段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