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橙子学院码字岛
《摔跤吧!爸爸》――影片分析

《摔跤吧!爸爸》――影片分析

作者: 智Lin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22:03 被阅读0次

    《摔跤吧!爸爸》

    导演:尼特什·提瓦瑞

       演员:阿米尔·汗、萨卡诗·泰瓦、法缇玛·萨那·纱卡、Geeta Phogat、Zaira Wasim、苏哈妮·纳加尔

    简介:《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Mahavir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的事件,尽管有极大的困难,最终大女儿们进入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的故事。

    (一)电影与电影故事

    首先,故事是什么?

    故事必须是在一定时间里一些有因果联系的事件的结合,一个吸引人的故事首先要在至少一组对抗中曲折展开。戏剧理论把故事描述成将人放进火坑让观众欣赏他如何爬上地面,而电影故事的意义也正是在人物“爬火坑”的过程中被展现出来的。

    对抗曲折:

    首先,出现在父亲Mahavir的妻子Daya Kaur是否生男孩的片段中,每一次满心期待着生的是男孩的时候却都是女孩,这个情节也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其次,当父亲开始训练大女儿Geeta和二女儿Babita成为摔跤手的片段中。两个女儿并不希望接受这样残酷的训练,从刚开始的迫于父亲威严的顺从,到后来剪短发后的爆发而“报复”父亲。这是父亲与两个女儿之间的对抗,也是个人意愿的斗争。

    期间,有父亲和运动协会的人的交谈,父亲想让协会出钱给两个女孩儿做一个摔跤场地,但员工并没有同意。这也算是平民和政府之间的的对抗吧。

    然后,出现一个转折点,一天Geeta和Babita没有训练,而是去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父亲发现之后生气的走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同学说:“为了你们有一个好的未来,他在和全世界对抗,忍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做错了吗?”从这儿开始,两个女孩儿不再反抗,而是理解父亲开始努力训练。

    接着,是Geeta和Babita在摔跤场上和其他人的对抗,在输和赢之间的比拼和较量。

    还有,Geeta进入国家学院的教练与父亲的对抗(曾经的摔跤手和看似有“威望”的教练的对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女性地位或女权的崛起和印度这个男尊女卑的国家的对抗中的胜利。在周围所有人的不被看好的声音或是冷嘲热讽也好,这一家人打破了女孩儿就该嫁人,抚养孩子,做家务这种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影片也是以Geeta拿到2010届英联邦运动会上的冠军而作为结尾。

    (二)电影与看电影的人

    这部豆瓣评分为9.2的影片,在大陆上映时掀起了一阵热潮。极大地引起了观众们注意力,而关于这部影片大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接下来看一下几个网友的评论。

    有网友说:此部影片里的女主角是“笼罩在男人光环下的女性”。

      (1)影片的主题不是讲两个姑娘多励志,而是讲姑娘他爹有多牛!这其实,就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印度英雄主义故事,只不过,这次女人赢得了一席之地罢了,而背后笼罩着的是男性巨大的光环。其实从中文译名,已经能看出端倪,《摔跤吧!爸爸》,而不是,《摔跤吧!女儿》。

      (2)影片宣传无一例外都是讲述阿米尔汗如何敬业,为了影片又是增重又是减重,他是一个如何杰出的演员,基本没有关注饰演两个女儿的演员。

    2.也有网友说:取材真实,剧作扎实,用体育竞技片来拍父女情节剧,并改写了上到封建礼数、下到官僚制度的不变法则。有人提出片中受父权压制的价值观导向,请站在印度国男尊女卑的角度去看待吧,它明明是在拥护女性。另外结尾父亲的缺席,也暗示了女性的独立。

    3.还有网友说: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印度国内对自己的体育表现开始进行深深的反省,毕竟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只拿回了两枚奖牌还是件很丢脸的事实,而且与自己在国际树立起的崛起经济体形象不符。而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恰时地上映正契合了印度人民迫切想要在体育赛事上重新证明自己的愿望,想必全国上下都被这部电影给激励到了。

    从以上三个不同观众的评论来看,不论是赞赏也好,亦或不满也好,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从不同的观影切入点来看待这部影片的。所以才有了第一位网友从纯粹女权主义者的角度上的“笼罩在男人光环下的女性”这一说;第二位网友以印度实情和国家层面上的角度看待电影精神本身的说法;以及第三位网友从印度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愤慨来谈到的影片对观影者的契合程度的观点。

    这也就是在课上所讲的电影与看电影的人的关系:一场互动。看电影的过程,是电影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对一部作品的评价,态度,固然与作品本身有关,但也包含着时代、文化、社会等综合,复杂的原因。看完电影后每个人对于一部影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着因此而生发的观点和态度。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受众首先是印度人民,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只拿了两枚奖牌的人口大国来说,此时印度人民正需要体育上的精神的激励,无疑此时的上映有着时代的样貌,潜在的精神和观众的期许。

    电影与“讲故事”

    创作者对故事事件的精心筛选、安排、对观众和人物认知范围的调节、对悬念的设计等,都属于“讲法儿”。像课上讲的《罗生门》、《罗拉快跑》中导演都用到了透明而隐蔽的“讲法儿”,故事事件可以在影片中出现两次或更多,不仅有一个叙述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描述同一事件,使观众可以在多个角度上观看同一事件。

    那么《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当中选取的则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整个事件,整个影片的讲述是由父亲Mahavir的侄子Omkar来完成。并没有以片中主角的口吻来描述,这个巧妙的安排从侧面呈现出整个事件,父亲和女儿们的心理活动,而没有带有某一方的“偏见”。这个给观众呈现的是像是和观众站在同一视角的感觉,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当然,Omkar是要参与到整个事件当中,并且要足够了解事情的脉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在训练当中或是比赛期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这个“讲法儿”我觉得无疑是给影片加分的,Omkar幽默,好玩的叙述是给这个喜剧添了料的,带给观众的也是轻松,易接受的东西。

    电影与演员,表演

    对于绝大多数电影作品而言,观众最直接欣赏到的画面因素是人物,而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诸多因素中,演员的表演至关重要,因为人是艺术形象的直接承载者、体现者,需要把文字的描写、想像中的形象借助演员的身体直接外化在作品中。围绕着电影表演,又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即演员和表演,这两方面有所区别却又互不可分。

    在这部影片当中有父亲Mahavir,母亲Daya Kaur,大女儿Geeta,二女儿Babita,侄子Omkar,村民,国家队教练等。

    1.阿米尔·汗 饰演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

    从演员在影片当中的形象来看,阿米尔·汗先是完成了角色19岁的青年戏份;随后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以演出该角色55岁时发福的状态,此时阿米尔·汗的体重已达到了97公斤。最后为了贴合该角色29岁摔跤手生涯黄金时期的体型,阿米尔·汗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还学习摔跤技巧。从这个可以看出演员在不同时期的形象特色都是真实的,符合不同阶段的身体状况的。

    表演方面,在影片当中他一直是严肃的,很少看到笑的场景。而这恰恰也符合真实人物的情感表达。年轻时是位摔跤运动员,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退役他都与金牌无缘。这个过程当中的忍耐和坚持必将通过演员的表情动作等展露出来。所以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投入了,对他来说并不是件愉悦的事情,所以他开始训练两个女儿完成自己的梦想。当Geeta拿到全国冠军时他的眉毛舒展开来,看着金牌,欣慰的笑了。以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Geeta摔跤输了的时候,非常的难受,力不从心的神情,这个部分用了慢镜头来凸显出当时想要表达的感情。还有Geeta比赛输了的时候给父亲打电话的时候,阿米尔·汗哭的场景;以及Geeta得到冠军时候的开心与喜悦之情等。表明了电影表演是与镜头相关的,是电影整体设计的一部分,也是与电影的本性结合在一起的。

    说起阿米尔·汗,无疑是一位明星演员,明星演员是由各种因素决定,是角色、演员、媒体宣传、观众想像共同构建出来的形象,即是这位演员,又不是这位演员,在公众场合,往往必须“扮演”自己,作为某种符号出席。而他则是印度的良心、“国宝级”人物、宝莱坞的“全能”演员等。而这些标签为人所熟知后,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都要保持这种形象。所以电影明星和演员是有区别的。

    萨卡诗·泰瓦 饰演 达亚卡Daya Kaur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妻子,生了四个女儿,为自己不能为丈夫生出儿子而感到内疚,对丈夫百依百顺。在影片中是一个典型的印度女人,结婚、生儿育女、洗衣做饭、以丈夫和家庭为中心等。最能体现出这个思想的片段是在丈夫决定让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时候,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妥协了。按照丈夫的意思准备食物,牛奶等。有一次两个女儿受不了训练强度的时候去找母亲,但是她说:“这个是你父亲决定的,去问你父亲。”从这里可以体现出男人和女人在家庭当中的地位。

    3.Zaira Wasim饰演小吉塔和苏哈妮·纳加尔Suhani Bhatnagar饰演小巴比塔

    小时候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是形影不离的,且思想都是一样的。演员调皮可爱,在父亲决定让她们训练成为摔跤手,早上带她们去吃她们喜欢吃的小吃并说开始训练后就不能吃了的时候,开始抓紧吃的样子尽显小孩子该有的单纯。还有一幕也体现出其单纯搞笑滑稽的心理,剪完短发后就想着“报复”父亲,例如:将闹钟故意调慢,用水沾湿头发和脸来装出已经锻炼的样子,故意把灯弄坏导致没有办法进行摔跤等。以及后面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之后,“不计前嫌”地开始努力训练。且她们在真实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摔跤,但在影片当中给我们呈现的是那么精彩的摔跤片段,离不开在片场外的训练。

    法缇玛·萨那·纱卡 饰演 吉塔Geeta和桑亚·玛荷塔 饰演 巴比塔Babita

    长大后的Geeta和Babita,由于姐姐进入国家学院后来到新的环境,接触新的教练后,对于父亲的训练方法产生怀疑并最终摒弃其训练方法。而妹妹则认为父亲的方法是对的,所以这个时候她们两个之间也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Geeta 回到家之后进一步激化的。后来Geeta连输了几场比赛后两姐妹坐下来交谈时,矛盾才解开,在这个片段中导演给了两个人面部的特写。在长大后,更多的是两个人比赛的场景。有一处是Geeta在比赛场上连连失利,Babita却接连胜利的场景交替着播放,更加明显的对比出两个人的差异。当然,这些摔跤场景都是非常扣人心弦的。

    5.阿帕尔夏克提·库拉那 饰演 奥米卡尔Omkar

    影片是以这个侄子的口吻来讲述的,人设是呆萌搞笑的,所以从他的角度上讲述时,显得非常诙谐幽默。在这部影片当中他以一个“受气包”的形象出现,不论是要给Geeta和Babita当陪练,或者是要示范摔跤得分动作,还是和两姐妹斗嘴,被子被用来当垫子等都是在他身上放的笑料。无疑给影片增添了轻松的气息,因为观众知道当他出现时接下来发生的就是非常开心的。

    村民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村民,影片开头是父亲在房外等着母亲是否生出男孩。当知道是女孩儿后,不仅他很沮丧,村民们也知道他想要个男孩来完成他的梦想,所以就有了村民们想出各种怪招,各式各样的偏方来“帮助”他们。所以等到下一次又有一个孩子要出生时,大家都围坐在他们家门外来等待孩子的降临,看看是否是男孩。而这一次出生的又是女孩时,他们又开始讨论起来,说这肯定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他们的方法做,所以没有生出男孩。这个情节的设置也是非常幽默的。再到后来,要让两个女孩当摔跤手时,他们的反应又是持反对意见,影片最后Geeta和Babita获得了荣誉之后,村民们又是特别兴高采烈的样子。态度和之前的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村民在影片中是必不可少的。

    电影与音响、音乐

    整个影片贯穿了各种音响和音乐声,几乎每一个镜头都配有音乐,孩子出生时父亲失望时的音响;两个姐妹训练时的音乐,这段音乐长达5分钟,是以小孩子唱的歌为基调,烘托出训练时的活泼欢快的气氛;还有当她们第一次被带到摔跤场地时使用的慢镜头,以及振奋人心的音乐,都带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感受;Geeta去了国家学院以后回到家因为和父亲的观点不一样而产生分歧,在离开家时,又出现一个慢镜头是父亲站在阳台上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当然,配有一段悲伤的音乐;在比赛场上获得胜利时的音乐,来自观众的欢呼和呐喊声等音响......

    这些音响或音乐贯穿影片,起到了激发人的情绪、震撼人的灵魂和情感。是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最能“洞穿人类灵魂的武器”。电影中的音乐既有音乐自身的独立品格,还因为与画面的互相作用而生发出其他的意义。这部影片中的音乐大部分是“戏外音乐”,而Geeta拿到冠军后奏的国歌是“戏内音乐”。这些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表达出无法用演员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来表现的情感的,通过音乐给观众传达出无法言喻的心灵上的共鸣。

    总结:

    对于《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个人还是持有积极的态度,从影片内容上看毕竟在印度这个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国家中需要几部类似女权也好或者揭露社会现象的也罢,这类题材的电影,我相信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一些人的看法。为了女孩的未来而努力,让她们的地位有所提升等。包括我上述提到的电影与故事、演员等的关系,总体上是一部好的影片,但是对于我来说,可能触动不是很大,但在印度人民里应该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7014-智Lin-智Lin#橙子学院码字岛第6篇作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摔跤吧!爸爸》――影片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yb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