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10)曾国藩大悟:为何从刚正不阿变成同流合污还能成为政治家、战

(10)曾国藩大悟:为何从刚正不阿变成同流合污还能成为政治家、战

作者: 阳明悟行学宫 | 来源:发表于2020-04-15 10:39 被阅读0次

    曾国藩经历“大悟”以后,信心满满,他绝不会再让名垂青史的大好机会溜走,这一次,他定要将太平天国彻底摧毁,不过这次他一改往日作风。

    首先,为了赢得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员的配合和支持。曾国藩上任伊始,就给各军将领、官吏每人致信一封,以非常谦恭的语气,乞惠“指针”。到了长沙之后,首先拜遍大小衙门,就连小小的长沙县衙也是亲自造访。原来对那些无用的官样文章,他不理不睬,现在则每信必复。很快,这些做法就为曾国藩带来了很好的官声,而他用人备饷比以前大为顺利了。

    然后是他对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拳。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照圆明园之际,咸丰帝曾诏命湘军悍将鲍超带兵进京护驾,其时鲍超正处在与太平军战斗的关键时刻,一旦撤兵,势必影响整个战局,而皇帝的诏令明明白白,不能违抗,这让曾国藩左右为难。按照以往曾国藩的脾气,他会对皇帝陈述其间利害,坚持己见,拒绝出兵,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这样做。曾国藩与幕僚们的仔细商议,认定洋人进京只是为了劫掠财富,对推翻清廷、与皇帝为敌没有兴趣,所以皇帝是不会有危险的,也就不用派兵进京。但皇帝的诏书已到,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曾国藩听从李鸿章的建议,找了一个理由,来了个请旨出兵,这样在官文往返之际,八国联军已经抢够了金银财宝,满载而去了,皇帝的危机补救而解。如此一来,既表了自己的忠心,又避免战局失利,可谓两全其美。

    再则他不再慎于保举,而是“同流合污”。当时的晚清军队,“滥举”之风很盛。每有小胜,领兵大员都会拼命保举自己的属下。曾国藩领兵之初,痛恨此风,所以从不滥举。咸丰四年他带兵攻下武汉,仅保三百人,受奖人数仅占出征队伍的百分之三。而相比之下,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保奏“三千多人”,受奖人数竟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消息传开,不少人认为投曾不如投胡,许多曾国藩挽留不住的人员主动投奔胡林翼门下。

    曾国藩原以为“以忠诚为天下倡”,仅凭忠义相激,就可以令部下出生入死。但阅历既久,才发现真正的抱道之士并不如他想像得那样多。他认识到“不妄保举,不乱用钱”,则“人心不附”。只有诱之以“名”,笼之以“利”,才能网罗天下英才。因此复出之后,曾国藩“揣摩风会,一变前志”,大力保举,将朝廷名器视为自己的私恩。

    在十多年的带兵生涯里,曾国藩湘军各营保举的武职共达十几万人,其中三品以上的不下数万人。而文职官员中,有二十六人成为督抚一级的大员,五十人成为三品以上的大员,至于道、府、州、县的官员更数不胜数了。

    四是治军不再一味从严,而是宽严相济。领兵之初,曾国藩对军中用钱看得很紧,不但自己分文不取,也严格禁止部下获得灰色收入。而再出山后,则开始对部下宽之以“名利”,在金钱上手笔松了很多。

    就这样,曾国藩经过宦海的沉浮和自己的思索领悟,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老道的政治家、战略家,一步一步地带领追随他的门生故吏,以一个国家级棋手的眼光布局,在长江沿线布上了一盘大棋,最终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曾国藩大悟:为何从刚正不阿变成同流合污还能成为政治家、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bqvhtx.html